怎么查清朝的进士名单

查清朝的进士名单可以查看《清朝进士题名碑录》,按科年著录清朝全部进士,未参加当年殿试者附于相应科年之后。每一进士为一条,依次注明籍贯、甲第、名次,有关考证资料附于相应科年后。第二部分为《人名索引》,将书中所有进士按四角号码编制索引,查检方便。本书横排繁体字。

时间: 2024-11-23 06:55:36

怎么查清朝的进士名单的相关文章

怎么查科目二通过名单

查科目二通过名单的方法: 1.到驾校办公室查询,或者拨打驾校办公室电话查询: 2.登录车管所考试中心网站查询: 3.拨打车管所办公室电话查询: 4.可以直接到当地车管所考试中心或者服务大厅查询. 科目二又称小路考,是机动车驾驶证考核的一部分,是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科目的简称,小车C1C2考试项目包括倒车入库,侧方停车,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直角转弯,曲线行驶五项必考.

谁知道清朝嘉庆年间进士名单

马廷燮,马廷楠,嘉庆元年丙辰科进士. 马丕基,马德表,嘉庆四年己未科进士. 马汝舟,马建三,马宗琏,马有章,嘉庆六年辛酉恩科进士. 马倚元,嘉庆七年壬戌科进士. 马瑞辰,马邦举,嘉庆十年乙丑科进士. 马毓林,马玉墀,嘉庆十三年戊辰科进士. 马志燮,马士龙,马凌云,马济庐,马廷锡,马苔,嘉庆十四年己巳恩科进士. 马步蟾,马章藻,马良臣,嘉庆十六年辛未科进士. 马伯乐,马光澜,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进士. 马洲,马锵鸾,嘉庆二十四年己卯恩科进士. 马维璜,马疏,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进士.

清朝杨氏进士名录

1.杨泗孙,咸丰二年,壬子恩科殿试金榜: 2.杨凝照,字映藜,号亦凡.乙帆,四川省邻水县人.清朝官员咸丰元年举人.咸丰二年壬子恩科三甲第79名进士,曾任户部江西司主事: 3.杨维乔,字岱桢,顺治己亥翰林院庶吉士: 4.杨维庚,字念励,康熙岁进士.江南砀山县知县: 5.杨方江,字龙九,雍正丁未进士,福建遂远县知县,改长山教谕: 6.杨时中,字庸斋,雍正癸丑进士,江南含山县知县: 7.杨壮果,乾隆甲戌进士: 8.杨廷传,同治七年戊辰科殿试金榜二甲进士.曾任户部江南司主事,因功升员外郎.郎中,转江南道

宋朝广东省进士名单

韩用章.刘及.刘知至.王昭明.刘公挚.张翱.沈.洪浩.王询.陆如.高崇(溪).潘震(长乐).卓元龟).陈民先.吕祝.张元仲.杨观.姚易.龚起.周恭先.黄从周.刘通.章绎.谢冲.杨悦.王叙.叶廷辉.游充.施迈.吴铨.董渐.章述之.吴潜.吴蕃.张谭.徐遵(建安).吴骏.黄辅国(浦城).詹时升.范致详.陈律.杨希仲.杨璞.曾说.许毂.林黄中(晋江).林棐.刘逵(同安).杨烈.吴常(剑浦).翁邵(顺昌).曹约(沙县).吴桓.王梁材(龙溪).上官恢.上官恺.朱蒙正(邵武).方希朴.杨英.郑叔侨.黄叔延.方

求光绪年间进士名单

例举十位,具体如下: 1.一甲1名:刘春霖,字润琴,号石筼.直隶肃宁县资政院议员状元: 2.一甲2名:朱汝珍,字玉堂,号聘三,又号隘园.曾是广东清远县翰林院编修榜眼,原名倬冠: 3.一甲3名:商衍鎏,字藻亭,号又章.冕臣.曾是正白旗汉军翰林院侍讲探花: 4.二甲1名:张启后,字燕昌,号若曾.曾是安徽泗州湖南按察史.中华民国的国会议员: 5.二甲2名:林世焘,字昭彦,号次煌.曾是广西贺县中华民国参议会议员: 6.二甲3名:颜楷,字雍耆,号拔室.曾是四川华阳县广西抚署总文案: 7.二甲4名:朱文劭,

清朝历代武进士名单

顺治朝 7人:郭士衡.金抱一.王玉玺.于国柱.刘炎.林本直.霍维鼐. 康熙朝 21人:吴三畏.秦藩信.张英奇.郎天诈.荀国梁.罗琪.王继先.徐宪武.王应统.张文焕.曹日纬.缴煜章.马会伯.曹维城.杨谦.田唆.李显光.李如柏.赛都.封荣九.林德镛. 雍正朝 5人:李埃.曹国琼.王元浩.齐大勇.孙宗夏. 乾隆朝 27人:马负书.哈攀龙.朱秋魁.贾廷诏.董孟.张兆潘.张大经.哈廷梁.顾麟.李国梁.马全.段飞龙.德灏.白成龙.钱治平.林大彪.李威光.玉懋赏.邢敦行.黄瑞.刘双 .刘荣庆.马兆瑞.刘国庆.

怎么查国家二级运动员名单

方法如下: 1.登录国家体育总局网站: 2.点击首页左侧的运动等级查询: 3.技术等级处选择二级运动员: 4.点击搜索: 5.最终会出现详细页面,还可以根据左侧明细进行查询.

清朝什么官可设旗杆石

清朝除了进士,凡举人.贡生.监生等有功名的人,也可竖立石旗杆,旗杆石,古代是用来标榜身份.光宗耀祖的,在广东省梅州市(前称为梅县.)在一些客家围村会看到它的踪影.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天下文章一大抄出处是什么

天下文章一大抄是古代的一句俗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和作者.这句话化用自清代孙洙编辑的<唐诗三百首>的序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常读唐诗三百首,即使不会自己作诗也会吟诵诗歌.通过反复朗读.背诵,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古人的智慧,体会作者的内在思想感情,从而能够吟诵.清朝乾隆进士.蘅塘退士孙洙的这句名言,流传二百余年,至今脍炙人口,常用来阐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或者指长时间被诗词熏陶,怎么也会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