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为什么提出性恶论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就连圣人也不例外。而圣人最终成为圣人受到他人的尊敬,是因为他们做出很多努力去改造自己的本性,而有些人却恰恰相反,他们放纵自己的本性,服从自己的情欲,胡作非为,因此受人轻视。

荀子认为后天的学习可以使人失去恶性,得到善性。荀子提出性恶论,其主要目的不是批判人性,而是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为他推行礼仪教育奠定基础,且教育与学习在人性由恶转向善中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时间: 2024-11-03 22:14:21

荀子为什么提出性恶论的相关文章

朴素的唯物思想是荀子提出的吗

1.正确地说法是荀子曾提出过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不能说朴素唯物主义是荀子提出的. 2.朴素唯物主义是一个思想派别,即将物质元素当成世界本源的一类思想,这种思想不仅荀子有,其它的思想家也有,西方的泰勒斯.阿那克曼尼德.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萨戈拉.恩培多克勒.德谟克利特等人,中国古代的王充.范缜.张载等人都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相同点: 都提出了"仁"的思想,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都包含有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舟民水". 不同点:在人性论方面的认识不同,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

荀子说人性本恶有他的原话吗

一.选自: <荀子第二十三·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其伪也. 二:荀子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出生,公元前238年去世,名况,字卿,华夏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世

孙权劝学是几年级的课文

<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课文,<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荀子

文言文曾参教子

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又称<韩子>.该书在韩非生前即已流传.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家的思想,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认为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以及一整套驾驭臣下的权术,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的地位.他还继承了荀子的人性恶说,主张治国以刑.赏为本. 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

认为人性本恶的是谁

荀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即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 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习改造获得的. 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积善成德",成为有知识有修养的人. 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

如何理解生死观

生死观是关于生命和死亡的基本观点,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死观儒家思想强调的是活着的人与物,并不盼望追逐来世的幸福.这种现实的世界观始于孔子.孔子认为人应该关注存世之人的责任.对他们来说,没有必要去追寻死后会发生什么.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孟子提出自我认知,荀子则提出无神论.荀子说人们向天和祖宗献祭的目的是告诫他们不要忘记天和祖宗,这只是人们生活的一种点缀,没有神秘而言.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

我国古代提出人性恶学说的是哪位

我国古代提出人性恶学说的是荀子. 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性恶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请问荀子性恶篇

<性恶篇>是<荀子>一书的第二十三篇,阐述了荀子的伦理思想,旨在批判孟子的性善论,阐明关于人性邪恶的社会观:性恶论是荀子思想中最著名的观点,也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石,文章先从人的物质欲望和心理要求出发,论证了人之性恶的道理,为了改变人性之恶,他一方面特别强调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主张求贤师.择良友:另一方面则特别强调政治的作用,提出了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的政治主张,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宗旨则在于以道德的.政治的手段去改恶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