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孔子仁爱之道

仁爱之道,出自《论语》,指孝顺爹娘。敬爱兄长,不触犯上级,不造反。原文为,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中心思想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不触犯上级,不造反。一切在于务本就道生仁。而其基础是“孝敬父母,敬爱兄弟”。 做事致力于根本,本质好了,仁爱之道才能生发出来。

时间: 2024-09-09 01:28:14

如何理解孔子仁爱之道的相关文章

如何理解孔子仁的核心精神的

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是什么地方

孔子仁指孔丘,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 关公义指关羽,关羽生于约公元160年卒于219年,字云长,山西运城人. 因此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此句介绍的是山东山西两省. 这是2005年春晚的地名对联的上联,用山东山西两个历史上的代表人物引出山东山西两个省份.

孔子交友之道

孔子交友之道:重感情,讲原则.对朋友的临终关怀,一片至诚. 原文: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释义: 1.归,归宿.这里指后事的安排,如装殓,发丧,埋葬等. 2.祭肉,指祭祀祖先用的胙肉.为了表示对朋友的祖先像对自己的祖先那样尊敬,在接受祭肉时要拜. 译文:朋友死了,没有人来料理后事.孔子说:"由我来负责安葬."接受朋友赠送的礼物,即使是车马那样贵重的东西,如果不是祭肉,孔子也不躬身下拜.

如何理解孔子的仁与礼

1.在孔子所处的时代,"礼"的作用是巨大的,特别是其中的祭祀之礼,可以看作是一种与天和天上的神沟通的通道.从商代开始就有"巫"的传统,"巫"所起到的就是传递天和天神信息的作用,而巫为了沟通天人所做的一系列的行为仪式慢慢就衍生出了"礼".所以礼在天人沟通中的巨大作用也让孔子不得不加以重视. 2.实际上,根据余英时先生<论天人之际>的观点,孔子思想中的最大突破,就是把原先王室才能掌控的天人沟通,扩展到全体人.而普通人为

孔子仁的解释

仁: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 ,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仁",指

如何理解孔子吾与点也这句话

这句话出自<侍坐>.意思为,孔子说:"我与曾点的观点一样啊." 点:指曾点,人名,孔子的学生. 夫子几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独独"与点"呢? 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以下五种代表性说法: ①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②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 ③"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欲居九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如何理解孔子的为政思想

1.在政治上意在将外在的等级秩序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与自觉要求,在为政上的补充是他对·人的道德要求不是单向的,也要求君主仁义.这在生生活上告诫人们要"克己复礼",让道德成为一种自觉: 2.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最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仁就是"爱人",尤其是自己的亲人,为仁之本应从血缘关系入手,首先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在这一点上,他不是要求将礼仪制度强加给别人,而是要求人们由血缘亲疏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这在个人处

如何理解儒学为主儒道互补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体系,学派纷呈,内外互动,多姿多彩.在诸子百家之中,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两位思想家是孔子和老子,渗透最深.流传最久的学派亦是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 儒道两家相比,儒显道隐.儒家名声显赫,在两千多年中居于社会思想文化的正宗和主导地位,是政治.教育和道德领域的指导思想:道家崇尚自然无为,与社会现实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具有隐士派和浪漫派的风格.道家在大部分历史时期处于在野的地位,但它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潜流,扩散到了社会文化生活各个层面,凡有儒家的地方便有道家与之对待和互

如何理解孔子的君子有三畏

君子有三畏出自<论语·季氏>,所谓畏就是敬畏,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天命是超人间的主宰者,以现代的观点来看即为万事万物均需遵循的自然规律,是人生的最后的决定者,远远高出大人.圣人之言之于人生的威严.大人与圣人之言属于现实世界,大人的威严在于权力,圣人的威严在于道德,是善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