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诉法解释112条规定

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释义:第一审人民法院收到自诉人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的,经审查认为符合自诉案件受理条件的应当在十五日内立案。改变管辖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应当在收到案卷材料后的三日内立案。立案机构应当在决定立案的三日内将案卷材料移送审判庭。

时间: 2024-08-21 14:23:44

民诉法解释112条规定的相关文章

民诉法119条规定的起诉条件

民诉法119条规定的起诉条件如下: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民诉法司法解释

民诉法司法解释为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或者说,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刑诉法解释156条的内容是什么

刑诉法解释156条的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五十六条: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应当判令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直接向遭受损失的单位作出赔偿;遭受损失的单位已经终止,有权利义务继受人的,应当判令其向继受人作出赔偿;没有权利义务继受人的,应当判令其向人民检察院交付赔偿款,由人民检察院上缴国库.

民诉法第一百二十一条具体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具体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需要进行巡回审理,就地办案. 释义:开庭审理的地点在受诉法院审判厅内进行,也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可能,到当事人所在地.案发地.标的物所在地进行审理.巡回审理可以方便群众参加诉讼,有利于生产和工作,判决生效后更容易执行.

如何理解侵权责任法第十七条

<侵权责任法>第十七条: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解释: 1.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并非确定死亡赔偿金的一般方式,若分别计算死亡赔偿金较为容易,可以不采用这种方式: 2.根据本法的规定,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原则上仅适用于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案件: 3.本条特别强调,对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只是"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而不是任何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案件都"必须"或者"应当

侵权责任法第35条的问题

<侵权责任法>第35条的立法目的在于解决雇佣活动中发生的侵权责任问题.前一句解决雇佣活动致他人损害问题,由雇主承担责任,与<人损解释>第9条相对应,而<人损解释>更为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后一句解决雇佣活动中被雇佣人自己受损的问题,与<人损解释>第11条相对应,无法与第9条对应.在<侵权责任法>与<人损解释>的异同问题上,两个文件共同解决了侵权责任中人身损害问题的处理规范,但<人损解释>局限于人身损害,在财产损害方面无法适用

刑诉法解释24条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四条,审判人员违反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其回避: (一)违反规定会见本案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二)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本案的: (三)索取.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四)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活动的: (五)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借用款物的: (六)有其他不正当行为,

权物法第191条是什么

<权物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刑诉法解释117条规定是什么

新刑诉法第117条的规定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七条,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