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法律名言

1、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2、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

3、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4、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5、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

6、言出为箭,执法如山。

7、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8、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9、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0、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11、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12、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13、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14、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15、立法之业,益为**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

16、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

17、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18、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19、法出于仪、威于义。

20、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21、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22、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23、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24、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

25、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26、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27、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28、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9、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0、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

31、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32、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33、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邪人痛其祸而悔其行。

34、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3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6、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37、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

38、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39、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

40、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41、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

42、法立于上则欲成于下。

43、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44、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

45、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46、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47、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48、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49、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50、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

51、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

52、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53、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

54、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55、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56、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

57、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

58、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59、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

60、当公法则不阿亲戚。

61、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

62、可行必守,有弊必除。

63、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64、法令至行,公正无私。

65、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66、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

67、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68、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69、如平直必以准绳。

70、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71、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72、不以私害法,则治。

73、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74、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

75、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

76、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

77、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78、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所与天下划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

79、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

80、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81、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82、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83、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84、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

时间: 2024-07-29 22:46:52

中国古代法律名言的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礼制的影响是什么

礼制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礼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世代相承的主要形态.历代圣君贤臣都将礼作为安邦定国.励精图治的主要手段.礼制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礼制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中国古代法制

中国古代法制: 中国古代法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夏商周到明清四千多年,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脉络清晰,有因有革,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历代立法中国古代自国家出现后,统治阶级就开始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特点鲜明的法律体系. 司法审判机关中国古代司法.行政往往不分,行政机关兼行审判权,审判权受皇权左右,成为中国封建司法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在中国古代法律中,礼占有重要位置,"为政先礼,礼为政本",礼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

古代战争名言

外国古代战争名言: 1.马基雅弗利: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适时结束. 2.乔斯威夫特: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 3.莱维: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 中国古代战争名言: 1.<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老子>: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3.李白: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1.中国古代监察官员品秩较低,但权力显赫,地位尊崇.2.强有力的手段是监察职权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3.监察机关垂直领导体制为监察职权的发挥减少了障碍.4.中国古代的监察职权缺少法律的有效保障,最后决定权在于皇帝.5.既严厉处罚诬告又允许根据传闻进行弹劾.6.监察权和行政权的混淆影响了监察效率.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甚早,中国古代的封建国家为监督政府官员,为国家利益和皇帝利益而服务,维护既有的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一项专门的"准司法"性质的国家监督制度. 监督法律.法令的

为什么中国古代这么多酷刑

中国古代这么多酷刑是因为古代是奴役时代,没有人权,统治者以这种残酷的惩罚来控制被统治者,以巩固统治地位,这其中也不乏有为了实现某部分人群的虐待欲而产生的刑罚.十大酷刑是中国古代的残酷刑法的主要表现,是那个时代用法律作为震慑手段维护统治的原则指导下产生的产物,主要内容有剥皮,腰斩,车裂,俱五刑,凌迟,缢首,烹煮等.

中国古代限制皇权的历史作用

虽然在某些历史阶段上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实践,并且具有限制君权的进步作用,但是,在强大的封建君主专制下,其实际效果却极其有限. 因此,严格地说,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及其实践,仅仅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君主集权专制下的滥用刑罚.诛杀无辜和横征暴虐,减少了封建君主专制对人民的危害. 同时,中国传统思想中包含的这些限制君权的思想成分,使中国君主专制时代的政治文化具有了丰富的内容,并在中国由传统政治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为接纳西方的政治法律学说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中国古代的法学家有哪些

1.李悝(公元前455年-公元前395年),任魏文相候,他收集当时诸国刑律,编成六部法经.法经成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善的法典. 2.商鞅(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被秦孝公重用,主持变法,将法经改造成秦律,历史上称"改法为律". 3.韩非子(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集秦晋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使得法理理论系统化. 4.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共元前104年),在先秦儒家的基础上,几首各种学说的有益成分,形成了一种以儒家为主,儒法合流的新

中国古代凌迟一共有多少刀

中国古代凌迟一共有3357刀.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并且凌迟时要在最后一刀,也就是第3357刀,要将罪犯刺死,才能凌迟成功. 光绪三十一年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奏请删除凌迟等重刑,清廷准奏,从此,凌迟这种非人的酷刑才从法典中消失,被斩首代替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重点名句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名言有很多,下面做一个简单的罗列: 1.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句名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名句出自<周易>: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名句出自<三国志>: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名句出自<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