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姓名的故事

据说李白周岁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由于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字。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下落”。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假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听了,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越念心里越喜欢,念着念着,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于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时间: 2024-12-05 07:35:57

关于李白姓名的故事的相关文章

关于李白的传奇故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绵州人.他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奔放,想像奇伟丰富,语言清新流畅.风格雄健,可称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关李白的传奇故事如下: 李白赋李花: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天上谪仙人: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

贺知章李白蜀道难的故事

唐天宝元年,李白来到了长安,遇到了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很欣赏,便问李白有什么新作,李白拿出了<蜀道难>,贺知章读完之后,惊叹连连,对李白的欣赏简直到了无法诉说的地步,也决定了要好好招待李白. 于是贺知章请李白去喝酒,不想到的时候,贺知章突然想起了没有带钱,于是贺知章就把腰间的金龟取下来换酒喝,李白连忙阻止,不想贺知章说没有关系,招待友人更为重要,李白十分感动.而贺知章金龟换酒的故事也被后人广为流传.

李白的成语故事

磨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反义词是半途而废. 成语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李白成名的故事

"贵妃洗砚,力士脱靴",时大唐受蛮夷入侵,蛮夷遣使之大唐,然大唐举朝中大员无一人识得蛮文,于是有人推荐刚好出游来到首都的李白,言其幼时生于边陲,深通夷文,唐王大喜,连忙有请.白于朝堂之上当众宣布蛮文,蛮使折服,请唐王复文于蛮王,王又请李白,然白散漫惯了,不喜朝中礼节,见贵妃而不下跪行礼,又有惯做奴才的高力士不喜李白,在旁边煽风点火,于是贵妃怀恨在心,伺机整治李白,但是李白心有七窍,丝毫不露把柄于人,翌日朝堂之上,贵妃又要刁难李白,让其为己写诗,言必用御花园中之国花为题,白言须有酒,王令

济沧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济沧海的具体含义是"实现远大抱负与理想".表面意思为"渡过茫茫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是实现理想的那一天会来到的,将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故事<行路难>,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李白的故事是什么梗

李白的故事有铁杵磨成针,李白醉书狂草敌兵,李太白跳月,力士脱靴. 资料扩展: 铁杵磨成针 一天,李白又逃学了,调皮的他带着弹弓,准备去后山打鸟.路过山下的小溪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坐在溪边的石头上,正吃力地磨着一根粗粗的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过去问道:"老婆婆,您这是在干什么呀?"老婆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微笑着说:"磨铁棒呀,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将这么粗的铁棒磨成绣花针?怎么可能啊!"小李白脱口而出,惊讶极了.这时,老婆婆停

李白的故事 内容简介是怎样的

1.<李白的故事>内容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西域的碎叶城,在四川长大,约25岁起离家,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到长安为官,因不愿奉承权贵遭谗毁出京,继续漫游各地.他的诗歌多表现为对封建权贵的不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他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被后人誉为"诗仙". 2.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

李白的超短小故事

关于李白的超短小故事有: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李白跳月: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相传

李白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被世人知道的只有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疑惑地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发奋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