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鸟,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鹬鸟瓮声瓮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世上又会少一只蚌。“河蚌也瓮声瓮气地说:“假如今天你的嘴拔不出去,明天你的嘴拔不出去,世上又会多一只死鹬。”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谁也不让谁。这时,恰好有个打鱼的人从那里走过,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去了。现在用来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时间: 2024-09-03 08:30:19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的相关文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啥意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意

这一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发现不了真正的敌人,就会给强敌制造有利的机会,给争执双方带来灭顶之灾,让别人钻空子.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来历

来历:<战国策·燕策二> :" 赵且伐燕 , 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 且伐燕 , 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后遂以"鷸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鹬蚌相争说明了什么道理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和蚌在河滩上激烈搏斗,渔翁不费吹灰之力就抓到了它们.告诉人们要懂得在斗争中警惕真正的敌人,学会谦让,会权衡利弊得失,否则在两败俱伤的情况下有可能让第三者钻空子.坐收渔利. 鹬蚌相争说的是鹬鸟啄河蚌的肉,河蚌甲壳闭合夹住了鹬鸟的嘴巴,二者僵持不下,在激烈的搏斗过程中两败俱伤,结果渔翁轻轻松松就在河滩上抓到了鹬和蚌.由于在河滩上搏斗,河蚌的劣势是得不到水容易被晒死,鹬鸟的劣势是嘴被夹住容易被憋死.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出自于战国策,苏代通过鹬蚌相争的故事劝赵惠王不要攻打燕国,用鹬蚌

鹬蚌是什么动物

鹬:一种长嘴灰背栖息于水泽间的爱吃小鱼的鸟. 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贝壳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的外壳.由这两个动物而得出的一个成语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意思是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关于鹬和蚌的故事: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相似的词语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吴后期孙权为什么不叫陆逊北伐

孙权不同意陆逊北伐原因如下. 1.孙权绝对是个识时务的人.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孙权深知诸葛亮都无法完成的任务,凭陆逊根本无法完成.何况吴国的国力还不如蜀国. 2.孙权绝对是个聪明人.深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只有当蜀魏相互争斗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吴国才会有机会.因此蜀魏打的越厉害吴国越开心,没有必要去插一脚.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国派谋士苏代去劝说赵王.苏代就给赵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刚刚张开贝壳,水鸟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肉,蚌连忙收紧贝壳.将鹬的长嘴夹住了.鹬鸟生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么活下去?蚌也毫不让步地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正当鹬和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被一位渔翁发现,他毫不费力就把它们捉住了.苏代告诉赵王,赵国攻打燕国就如同鹬蚌相争,两国都得不到好处,而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一样得到便宜.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成

鹬蚌相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