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要注意的几大要点是什么

1、用心读:把注意力都放在书上。

2、在读书时要提炼重点内容,有效信息,抓住作者要表达的要点。

3、对于好的,较短的名家名篇,要精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文章写作特色。

4、对于读中长篇小说,要用泛读的方法,要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5、对于读文言文,不要求每一字,每一句都懂,只会浪费时间,了解大义就可以。

时间: 2024-08-08 04:35:24

读书时要注意的几大要点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足球运球绕杆时要注意的动作要点

足球运球绕杆时要注意的动作要点: 1.首先熟悉球性,先带球散步,让球能跟着走,再带球慢跑,能把球带上,但不能离开脚的控制,接着学会内脚侧运球,左右脚交替运球: 2.绕杆练习,尽量让球绕着杆边过,让球以最短的路线运行.杆距离5至6米,熟悉一段时间后杆距离减为2至3米.注意如下:绕杆变向之前的推球不能太大,用外脚背推球变向,向左用左脚.向右用右脚.带球频率要快,推球不能离开脚太大,否则会失控. 3.狠抓基本功,例如拖拉球练习.还有对墙脚弓推球练习等等,练习的时间是与成绩成正比的.

鲁迅少年读书时名字用什么名字

鲁迅少年读书时名字用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

为什么古人读书时总是从右往左读

古人读书从右往左读,是由书写习惯决定的:古人在书写时,由于用的是毛笔和竹简:记述文字时,左手执简,右手写字,写满一支竹简,放置在最右边,接着写第二支竹简,写好之后,放置在第一支竹简旁边,以此类推,书写就是从右至左:一篇文章写成之后,用绳子串起来卷成册,读书时,会逐渐的从右至左打开,这是符合便利条件的.

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发生什么事

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发生的故事分四层: 第一层是10和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书屋的特点以及先生的为人: 第二层是12至16段:写初次见先生,问先生怪哉是怎么一回事,没有得到答案: 第三层是17至20段:写偷偷到后花园去玩,后花园的乐趣: 第四层是21至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以及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描画儿.

鲁迅谈读书时的观点是什么

1.读书要多思考,不能只求量 2.读书要多读有革命思想的外国书 3.读书带来的思想壮健,胜于运动带来的身体壮健 鲁迅先生不赞成只读某一个人的书,主张读书要"多翻","跳读法"."选读法"也是鲁迅常用的读书方法.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描写小女孩读书时的神态和动作

1.那个小女孩坐在靠窗的位置,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喜爱的神态. 2.一个年龄大约在10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贪婪地读着书,如同一只饥饿的小羊闯进芳草嫩绿的草地. 3.坐在角落的那个小女孩,时而眉头紧蹙似在沉思,时而单手托腮着实惬意,时而嘴角轻扬,时而动笔疾书,好像世界上只有书与她为伍.

关于读书时思考总结的名人故事

毛泽东:他总是挤出时间看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

读书时眼睛到书的距离为多少

因为在医学上认为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一尺,有助于保护眼睛.其他用眼注意事项: 1.注意读写姿势,坐的姿势要端正,头要放正,背要挺直: 2.不要长时间用眼阅读或书写.一般来说,读.写半小时后要休息5-10分钟,两眼向远处眺望: 3.经常做眼保健操,缓解视力疲劳.

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老师是谁

寿怀鉴,字镜吾,晚号菊叟,绍兴城内都昌坊人,清同治八年中秀才.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家中三味书屋设馆收徒,厘定规约,年收学生不过8人.为启发学生思路,提高文学修养,选授课文注重文采,因其异于传统,被人讥为离经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