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

儒学发展史上呈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两条脉胳,政治儒学在现代长期不被重视。董仲舒建立起了兼容百家的董子政治儒学,为汉初解决了政治合法性问题,维护了封建政权统一和稳固;对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大一统的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成功范式。董子在政治儒学理论上的创化和实践上的贡献,对创新发展当代中国政治意识形态、改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的政治文明、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积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时间: 2024-10-18 08:20:31

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的相关文章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是:"认为天与人息息相关,而皇帝是秉承天意统治人民的人,把皇权神化,以此来加强统治权.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br>董仲舒在30岁时,开始招收了大批学生,精心讲授.他讲学,在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帷幔外面听.同时他还经常叫他的得意门生吕步舒等转相传授.

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有何贡献

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要用儒家思想统一天下,其他学说都要禁止,这样法律制度才可以统一.应当建立太学等学校,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实质:把君权神话,唯心主义.影响加强统治集权,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提供理论依据,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新儒学与宋明理学的异同

理学是宋明时期中国哲学的主要代表形态,人们习惯于称呼理学为宋明理学. 同: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形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化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老化改造:宋明理学是对隋唐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这个复兴儒学的运动,由隋唐的王通发其先声,由唐代中期以后的韩李柳诸人继其后续,而至两宋时期蔚为大观,形成一场声势浩大而又影响久远的儒学运动.宋明理学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对佛道二教展开为一种

董仲舒新儒学的实质

为统治者服务. 它适应加强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需要,适应加强君 权的需要,适应维护大一统纲常的需要,将先秦多家(不止儒家)的相关思想改造成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忠孝"理论(人们往往认为"三纲五常"只是对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发挥,欠妥!因为至少"儒家"以外的法家韩非也提倡"忠孝"):适应维护和延续一统国家的需要,提出抑制土地兼并,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主张等等.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哪些内容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大一统汉初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经济发展很快,出现了文景盛世.但在景帝时代出现了吴楚七国之乱.统一的国家将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景帝时任博士的董仲舒认为,重要的问题是要巩固集中统一的政权,防止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董仲舒从儒学经传中寻找统一的理由,他从

董仲舒学说和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董仲舒的学说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适应了当时的政治需要.董仲舒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主宰,皇帝是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同时也提出天有意志,有感情,顺从天意,则天降祥瑞.违背天意,则天降灾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止其他各家学说的传播,建立太学等学校,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 董仲舒主张的特点是:外儒内法,思想专制.其主张一是强调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二是禁止其他各学派学说传播.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儒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他宣扬皇帝是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核心是"仁".发展历程如下:1.战国时期的孟子思想.孟子对儒家思想的传承: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2.西汉的新儒学.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3.宋代的新儒学.以朱熹为代表,将儒家思想发展为理学,特点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 4.明朝理学的没落.王阳明将理学发展为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走到了极

汉代儒学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决定尊崇"儒".其中有一个有名代表叫董仲舒,他把孔孟时的儒家学说整理并推出"儒术",口号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一,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利于统治者统治. 第二,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因为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其道理伦常之说能安定百姓之心,因而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属于

"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儒家学派的观点,出自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一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不变,道也是不变的.因为天道是恒定的,所以根据天道制定的封建社会的规则也是不会改变的.董仲舒由此确立了儒家的"大一统"学说,以维护天子的集权统治. <举贤良对策>的简介 <举贤良对策>共三篇,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