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上一句是什么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上一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两句的意思是:树木想要静止不动,而风却停不住地在吹;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经等不到这一天。出自《孔子家语·卷二》。

子欲养而亲不待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待,则是孝子的无奈。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原话当是出自皋鱼之口,并非出自孔子之口,但是历来被当做孔子之语。

时间: 2024-10-08 08:48:56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上一句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上句是什么

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前一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古语整句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译文: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出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处<韩诗外传>卷九·第三章(注:此句出处有二,此为其一).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路旁

子欲养而亲不在意思

1.意思是:做子女的想报答父母时,可父母已经不在了."子欲养而亲不在"并不是出自古语原句.古语原句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古语整句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2.整句意思:大树想静止不动,可是风却不停的吹动着大树,做子女的想报答父母时,可父母已经不在了.因此一定要好好对自己的父母.

子欲养而亲不在下一句是什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下一句是: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出自:选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翻译: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儒家类著作.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子欲养而亲不待下一句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下一句是: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下一句是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下一句是: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意思是我想赡养的我父母,但是他们已经不在了,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 [出自]:选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翻译]: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 [原文]: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言

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

1.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古语,意思是"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 2.选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

1.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古语,意思是"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 2.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3.<韩诗外传>是一部记述中国古代史实.传闻的著作.<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儒家类著作.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子欲养而亲不待什么意思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古语,意思是"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古语,意思是: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

出自<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停"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