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的致橡树有什么深刻含义么

《致橡树》是“朦胧派五将”之一舒婷的诗歌,创作于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伟大爱情,应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的诗歌。《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不阿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

时间: 2024-09-05 19:06:19

舒婷的致橡树有什么深刻含义么的相关文章

舒婷致橡树高中课本必修几

2015年高中语文苏教版新教材的必修一第二单元:致橡树,作者是舒婷.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舒婷代表作 舒婷代表作有什么

1.<双桅船>现代诗人舒婷于197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这是一首朦胧诗,共两节:第一节蕴藉着诗人无限的人生辛酸与感慨,象征爱的短暂和飘零:第二节写诗人对爱的短暂和飘零感伤情绪的超越.<双桅船>后被选为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第十二课课文. 2.<会唱歌的鸢尾花>是舒婷于1981年10月底创作的长诗,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十六节,每节行数不固定.表达叙述者作为一个普通人需要温情呵护的生活愿望和回应时代的呼应而主动承担"历史责任&quo

致橡树否认了哪几种爱情观

致橡树否认了三种爱情观,分别是攀附的爱情观,单恋爱情观,一味奉献的爱情观.<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

致橡树提倡什么爱情

致橡树提倡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致橡树>是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共36行,前13行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六个形象,对传统的爱情观进行否定.

致橡树意象有哪些

致橡树中的意象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面的,有凌霄花,有痴情的鸟儿,第二类是中性的,这类意象有泉源,有险峰,第三类是正面的,只有一个,就是木棉树,和心爱的人相依相偎,同患难共进退,对爱情坚贞不渝.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

致橡树作者向往的爱情是怎样的

<致橡树>作者向往的爱情是独立的.美好的.坚强的.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爱情应该是独立的.美好的.坚强的,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舒婷的文章有哪些

<双桅船>1982年出版于上海文艺出版社:<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年出版于福建人民出版社:<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年出版于四川文艺出版社:<始祖鸟>1991年出版于海峡文艺出版社:<心烟>1988年出版于上海文艺出版社:<秋天的情绪>1993年出版于中国华侨出版社:<硬骨凌霄>1994年出版于珠海出版社:<露珠里的"诗想">1998年出版于浙江文艺出版社:<预约私奔>199

舒婷的生平简介及代表性作品

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致橡树中作者以什么自比

<致橡树>中作者以木棉树自比,<致橡树>是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当代诗歌.这首诗共36行,前13行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六个形象,对传统的爱情观进行否定,14-36行正面抒写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观. 全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诗歌的章法及句法精心安排,使抒情与议论自然融合,使丰富细腻的感情带有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