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出自哪个时期

卧薪尝胆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故事。《史记》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尝胆后来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卧薪尝胆”这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悬一苦胆出入、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

时间: 2024-10-09 09:40:40

卧薪尝胆出自哪个时期的相关文章

灞桥纸出自哪个时期

灞桥纸出自西汉时期.1957年5月8日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出土,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灞桥纸纸色暗黄,纸面较为平整.柔软,呈薄片状,有一定强度.鉴定发现其原料主要是大麻纤维,间有少许苎(zhu)麻.其纤维平均长度为1毫米左右,绝大多数纤维作不规则异向排列,同向排列只在少数部位发现,亦观察到被切断.打溃的帚化纤维.它说明这种纸的原料经历了切断.蒸煮.舂捣及抄造等处理过程,只是加工程序较低.

朝秦暮楚出自哪个时期

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的.朝秦暮楚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春秋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出自<鸡肋集·北渚亭赋>. 秦楚争霸,在两国交界处有一个地方,因为地处战略要地,经常为秦楚两国所争夺,所以,城头上的代表秦楚两国旗帜也经常换,常常早上插着秦国的旗帜,晚上就被楚国攻陷换上了楚国的旗帜,而这城里的平民百姓也无可奈何的被迫顺应形势熟悉着秦楚两国的律法风俗服饰,秦来从秦,楚来顺楚.而朝秦暮楚的在语也由此而来.

救荒本草出自什么时期

救荒本草出自明代.该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以救荒为宗旨的农学.植物学专著,书中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加工炮制等方面也作了全面的总结.对中国植物学.农学.医药学等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救荒本草>全书两卷,共收录食用植物414种,其中来源历代本草旧有者138种,新增276种,新增部分约占总数的近2/3.书分草部,245种:木部,80种:米谷部,20种:菜部,46种.

和氏璧出自春秋时期的哪个国家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今安徽蚌埠市)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地在什么地方

浙江绍兴古城西北迎恩门外的箭楼相传由越王勾践所建,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

卧薪尝胆第一自然段中整整和才两个词语能不能去掉

卧薪尝胆第一自然段中整整和才两个词语不能去掉.整整.才是表示一个大约的估计,体现了三年时间的完整性,强调了他们在吴国的时间之久,如果去掉就不能突出文中所表达的内容. 卧薪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亓姓的来源 出自哪里

1.亓姓出自春秋时期诸侯国大夫亓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古代,"亓"."丌"和"笄"是同一个字,同义通假.在史籍<姓氏寻源>中记载:"亓与笄同,掌笄官之后".春秋时期,鲁国奉崇周礼,首先按周礼的一整套制度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纲常人文礼制,并设立相应官职,负责司掌其职,其中就有专门掌管"笄礼"的大夫. 2.亓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由于是源出官职称谓,所以姓源繁复,不可一论,但其在今中国大陆的姓

闻鸡起舞出自哪个古代将领的故事

闻鸡起舞出自东晋时期将领祖逖的故事.<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出自<晋书·祖逖传>. 闻鸡起舞典故原文:祖逖,东晋人也,有大志,常欲光复中原.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庭中.后渡江

利民为本出自哪里

出处:出自西汉时期刘安的<淮南子·氾论训>.<淮南子>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沛郡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生于淮南(今安徽淮南).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安初封阜陵候,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封淮南王.好书鼓琴,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即<淮南子>)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