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武三思

武则天没有传位给武三思的原因如下:

大周天下原本是李氏天下,若武则天立武三思为储君,必定断绝李氏子嗣,武则天将背负千古骂名。而李氏族人也早因武则天篡夺江山而耿耿于怀,若如此做必然会激怒李氏族人,天下动乱,武氏将万劫不复;武三思生性狡诈,没用君王之才,武则天不认为武三思是做帝王的优秀人选;武则天嗣圣二十二年,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强硬派,决定以强对强,用强硬的手段逼迫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李显,重新恢复李姓天下。

时间: 2024-09-13 05:56:12

武则天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武三思的相关文章

武三思与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1.武三思是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武周宰相,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的侄子. 2.武三思因为是武则天的侄子而获武则天起用,由右卫将军累进至兵部.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大封武姓宗族为王.武三思被封为梁王,赐实封一千户. 3.武三思性格跋扈,又善于阿谀奉承.早在光宅元年684年),武三思就屡劝武则天先杀掉韩王李元嘉和鲁王李灵夔等.垂拱四年688年),武三思以韩王.鲁王等和起兵反武的越王李贞.琅邪王李冲等通谋,均赐死,并尽杀其党羽,为武则天称帝扫清道路.

武承嗣和武三思是什么关系

1.武承嗣与武三思是堂兄弟.武三思是武则天异母兄长之子,武承嗣是武则天同母兄弟之子,所以他们俩都是武则天的侄子. 2.武三思字承愿,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周国公武士彟之孙,一代女皇武则天侄子. 3.武承嗣,字奉先,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武则天侄子.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关系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字承愿,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周国公武士彟之孙,一代女皇武则天侄子. 早年因父坐罪,流放远地.武后掌权后,召为右卫将军,迁礼部尚书.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后,封为梁王,迁司空.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唐中宗复位后,依旧权倾朝野,飞扬跋扈.

请问武则天为什么传位给李显

武则天传位给李显的原因如下: 李显是长子.古代嫡长子立储,长幼有序,废长立幼是国家祸乱根源之一:李显原本便为大唐皇帝,唐高宗传位于李显,后武则天临朝听政,废黜李显登基称帝.武则天理所当然应将皇位归还:大周天下原本是李氏天下,若武则天立武氏族人为储君,必定断绝李氏子嗣,武则天将背负千古骂名.而李氏族人也早因武则天篡夺江山而耿耿于怀,若如此做必然会激怒李氏族人,天下动乱,武氏将万劫不复.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什么人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唐朝并州文水人,是唐朝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异母兄武元庆之子,即为武则天的侄子. 武三思因为是武则天的侄子而获武则天起用,由右卫将军累进至兵部.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天授元年武则天称帝,大封武姓宗族为王,武三思被封为梁王. 武三思以韩王.鲁王等和起兵反武的越王李贞.琅邪王李冲等通谋,均赐死,并尽杀其党羽,为武则天称帝扫清道路.神龙三年,谋废太子李重俊,却在重俊之变时被李重俊所杀,唐中宗李显追赠他为太尉,谥曰宣.

武则天跟武三思什么关系

武三思为武则天侄子. 武则天,本名珝,后改名曌 ,并州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三思,并州文水人,武周宰相,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的侄子.

武三思和韦后结局

1.景龙四年(710年)李显暴卒,韦氏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制.不久李隆基发动政变,拥其父相王李旦登基.韦氏被杀于宫中,并被追贬为庶人,称韦庶人. 2.太子李重俊联络一些对武三思不满的官员,在左羽林(近卫军)大将军李多祚和右羽林将军李思冲等人的支持下,假传李显圣旨,率领羽林军及千骑兵三百人,冲入武三思的府第,杀掉了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训.李显追封武三思为梁王,谥宣,并以李重俊首级祭祀之.李旦即位后,将武三思父子斫棺暴尸,夷其墓.

赵光义传位谁了

宋太宗赵光义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第三个儿子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他本名叫赵德昌,赵恒是他被立为太子之后改的名字.赵光义有九个儿子,让人意外的是他并没有传位给皇长子,而是把皇位传给了老三.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字廷宜,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赵匡胤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

清朝乾隆传位给谁

乾隆传位给了嘉庆,爱新觉罗颙琰,清朝第七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五位皇帝,年号"嘉庆". 1.于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生于圆明园,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第十五子,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在位25年. 2.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59岁.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的昌陵. 3.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