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赏析:

上片写沿途景观,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

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媚”字,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日气氛和诱人的力量。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时间: 2024-10-11 19:40:41

苏轼浣溪沙赏析的相关文章

简单谈一谈苏轼浣溪沙的积极意义

苏轼浣溪沙的积极意义:浣溪沙上阕描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表达有关人生感悟,整首诗的积极意义在于表达诗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苏轼浣溪沙表现行路艰难的句子是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全文如下,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春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中的名句是什么

名句是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全文.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 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注释. 徐门:即徐州.

苏轼浣溪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生活安居乐业,风调雨顺的高兴之情. <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赏析及意思

纳兰性德<浣溪沙>: 译文: 独自在西风中,谁知道我的凄凉感伤呢.不忍心面对满眼的萧萧落叶,所以关上了疏窗.我伫立在残阳中,深思往事. 因为春日酒醉,她不忍心惊动我的酣睡,我和她曾经有过赌书泼花的闺房乐趣.只是那时把与她相处的美好时光当做寻常情境. 赏析:词的开篇"西风"奠定了哀伤的基调,但字里行间没有一个哀字.明知已是"独自凉"的境地,偏要诘问是"谁念",说明凉的并非天气,而是人的心境.上阕通过西风.黄叶.疏窗.残阳四个意象,刻画了

苏轼浣溪沙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借景抒情.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使全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且使词情逐层深化升华,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也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在上片中,作者先写早春生机盎然,又写暮雨子规哀啼,渲染了几分伤感之意:下片中,作者触景生情,情动于衷,通过视觉.嗅觉相结合,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

苏轼临江仙赏析

这首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

苏轼定风波赏析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均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一蓑烟雨任平生更进一步的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

浣溪沙苏轼上阙描写了什么画面

上阕写自然景色,描写了一幅暮春游清泉寺所见幽雅景致的画面.山下溪水潺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原文: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