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是谁

李世民,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时间: 2024-11-09 17:37:36

唐太宗是谁的相关文章

唐太宗具体实行了哪些民族政策

唐太宗实行了恩惠抚和主政策.怀柔政策和开明的民族和对外政策,与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和亲的政策,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6年7月2日(

唐太宗是如何巩固唐朝初期社会的

唐太宗在唐朝初期社会,从隋亡中吸取教训.采取措施,调整统治政策,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采用隋朝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巩固中央集权,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重视选官用人和纳谏. 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唐太宗李世民电视剧结局

1.在喜悦的人群中,李世民终于找到了月容,他对月容说:再过十六年,不但我的臣民会脸带笑容,国家也会富裕,强盛,月容说她相信. 2.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振兴自己的王朝,深刻接受隋朝灭亡的教训,顺应天下思治的民心,任用贤能,从善如流,爱惜民力,为开创唐朝的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太宗实行什么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采取了以德服人.怀柔羁縻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使周边少数民族敬慕依附大唐,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以中央开明民族政策而对四夷产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两者有机结合则远人自服. 唐太宗采取开明宽柔与以武拨乱相结合,刚柔并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对它周边的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唐太宗实行了与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和亲的政策,以婚姻亲情的方式协调强化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 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政策和制度在唐代的长期实施,大大减少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隔阂,增强了各民族间的广泛互补和血肉融合,实现了多民族共

光武大帝与唐太宗哪个更厉害

光武大帝与唐太宗各有千秋: 光武大帝刘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新朝末年,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

唐太宗收回成命的理由

唐太宗收回成命的理由:唐太宗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性而改变初衷.这个典故出自<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唐太宗李世民(598.1.28或599.1.23-649.7.10),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

名人对唐太宗的评价都有哪些

名人对唐太宗的评价如下: 1.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2.欧阳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3.苏辙: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4.柏杨: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5.李敖:唐太宗是历史上最有"奇情"气质的英雄人物,柔情

如何评价评价唐太宗的统治

唐太宗在统治期间采用的是开明的治国思想,他是一位"开明大度"的皇帝. 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的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

如何评价唐太宗的三子李恪

先贤对李恪的评价: 李世民:"吴王恪英果类我."哥舒峘:"王恪光翊化抠,燮和大猷."毛泽东:"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张唐英:"既立高宗而复欲立吴王恪,卒使以猜疑而被罗织之罪,皆太宗失于独断而致之也.噫夫人之生贵为天子之子,是天下之贵无以加之也.以建立之失不保性命,则与夫生于不贵之族,反得终天年者岂不远哉.无忌其后卒被流窜死于黔南,天下以为寃,然而亦疑其诬杀吴王恪之报应也."

唐高祖唐太宗这都叫什么名称

一.庙号的介绍: 最后一个字是祖或宗的,都是庙号,用于祭祀.汉朝习惯以谥号称呼皇帝.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二.庙号的起源与发展: 商朝所建立,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商朝灭亡后,周朝没有延用商朝的庙号制度,只是继续发展了商朝的谥号制度,所以周朝君主有谥号而无庙号,再到始皇帝建立华夏第一个集权皇朝-秦朝之后,将庙号连同谥号制度一并废止.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到了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