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为什么不拿大的梨

孔融不拿大梨,是因为他懂得谦让的礼仪。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县令、泰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时间: 2024-10-27 01:37:13

孔融为什么不拿大的梨的相关文章

孔融挑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为什么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六个儿子.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

孔融让梨的美德是什么

养成尊老爱幼,尊长的习惯.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让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孔融让梨的主要内容是孔融在四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和他的几个哥哥在一起吃梨,几个哥哥拿的是大梨吃,而孔融只拿比较小的梨来吃.有人问孔融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让哥哥拿大的,孔融说:小孩子的食量都很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应该给哥哥们吃. 凡事应该懂得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的意思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的意思: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重兄长的道理,从小就应该知道.这句话出自<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

是孔什么让梨

1.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孔融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

带梨和融的成语

1.带梨和融的成语:孔融让梨: 2.解释:指兄弟友爱: 3.出处: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指孔融小时候曾把大个的梨让给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懂得礼让: 4.孔融,字文举.鲁国人.东汉末年

什么让梨成语

相关典故: 1.孔融让梨:<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指孔融小时候曾把大个的梨让给哥哥吃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2.覆巢之下无完卵:曹操派人捉捕孔融全家时,孔融问使者,希望能够保全两个幼子,但是其中一个说了一句名言:"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最后孔融全家被杀.

关于让的典故

1.孔融让梨,孔融将大的梨让给兄弟: 2.遵托塔天王晁盖之遗嘱,活捉史文公的卢俊义理应顾为山寨之主,但玉麒麟选择了谦让,既显示出大将风范,又避免了梁山内讧: 3. 蔺相如对廉颇的无礼再三谦让,终使廉颇幡然顿悟,负荆请罪,一致对外: 4. 清末大学士张英回信劝家人谦让,导演出桐城六尺巷一段佳话: 5. 诸葛亮"舌战群儒",说服孙权共同对抗曹操,也因此引起周瑜的妒忌.面对周瑜的步步进逼,诸葛亮机智地谦让,终于助东吴击退来势汹汹的曹军而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