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特色文化

三水区特色文化有芦苞祖庙、相遇节、粤曲星腔、粤剧、剪纸等。

1、芦苞祖庙:为三水最古老的寺庙建筑。历经元、明、清各代多次修葺。

2、相遇节: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广东佛山三水荷花世界举办了首届相遇节,吸引上百名单身男女青年来到荷花盛开的地方相遇。

3、粤曲星腔:星腔在传统粤曲行腔的基础上,既广泛吸收粤语地区民间木鱼、龙舟、南音说唱的长处,又注意吸纳粤讴和喃呒腔、盲公腔等的唱法入腔。

4、粤剧: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汉族戏曲之一。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

5、剪纸:其风格金碧辉煌、苍劲古拙,结构雄伟奔放,用色夸张富丽,以剪、刻、凿、印、写、衬等技艺并用,材料和表现手法巧妙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时间: 2024-09-03 05:26:46

三水区特色文化的相关文章

三山区特色文化

三山区特色文化有黄梅戏.十兽灯.无为民歌.板龙灯.送春等. 1.黄梅戏: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 2.十兽灯:以古朴雄浑.怪异清新.意境深远.栩栩如生.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为当地群众所喜爱. 3.无为民歌:无为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无为人民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它是承载着无为人民的精神与感情的重要载体. 4.板龙灯:是当地谢氏家族传承的传统民间灯会,间隔时间多则十几年,少则几年,由群众自发性组织筹款.捐物进行舞灯庆典. 5

三穗县特色文化

三穗县特色文化有贵州剪纸.侗戏.翻鼓节.斗牛节.摔跤节等. 1.贵州剪纸:造型特征施洞剪纸为粗犷,而台拱剪纸更趋秀丽,来自于传统乡土文化根深蒂固的美学思想. 2.侗戏:侗戏大约产生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由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歌师始创,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3.翻鼓节:既是祭祀.迎接春天.祈祷丰收的节日,也是人们联欢娱乐.交友寻偶的节日. 4.斗牛节:是苗族传统的民俗活动,是指人们让两头水牯牛以角相抵斗以争胜论负的活动,被称为"东方式斗牛". 5.摔跤节:侗族摔跤是流传于黎平县的双江

三水区景点

宝苞农场.三水荷花世界.三水芦苞温泉度假村.陈心陶纪念碑.大旗头古村等. 1.大旗头古村:大旗头村位于三水区的乐平镇郑村.村落始建于清朝1889年,以清一式的"锅耳屋"民居为特色,是华南地区保存最完好最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大旗头村古建筑群座西向东,以池塘前后为背景的总体布局,前面开阔,背面封闭. 2.三水荷花世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资源最丰富,集建筑.雕塑.荷文化于一体的荷花生专类园. 3.三水芦苞温泉度假村:"此泉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有人泡过三水

佛山三水区有哪些旅游景点

1.九道谷漂流,全程约4公里,漂流时长约90分钟,中途有多处落差,皮艇跌宕起伏,惊险刺激,令人回味无穷,是一处夏季避暑玩水出游的好去处: 2.三水森林公园,位于佛山三水区西南镇北郊,距三水区中心约有2公里,总面积3366亩,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市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依法设立为三水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以世界第一大卧佛和汉藏佛文化艺术殿堂闻名,其内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孔圣园,还有鳄鱼湖动物园,无情谷,鸳鸯湖,宣言广场,情人谷,重阳古道以及80%的林木覆盖.配套设施完备,包括酒店.度假村.会务中心.

鹿泉区特色文化

鹿泉区特色文化有获鹿丝弦.通天河花会.斗火龙.县城庙会.土门关等. 1.获鹿丝弦:获鹿丝弦起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40余年历史,是流传于石家庄.鹿泉(原获鹿县).平山.正定.赵县等地区的地方传统戏剧剧种,又名弦索腔.四弦.女儿红,其声腔为元.明流行于燕赵的小令. 2.通天河花会:鹿泉通天河花会是鹿泉市获鹿镇三街村社火表演队的一项传统民俗表演活动.鹿泉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鹿泉市内的石闫公路是贯通山西.河北两省的通衢要道.三街村隶属鹿泉市获鹿镇,该村位于鹿泉市主城区西南部. 3.斗火龙:表演时空中

碌曲县特色文化

碌曲县特色文化有香浪节.正月祈愿法会.燃灯节.赛马节.落萨尔节等. 1.香浪节:是一种群众性游山活动.香浪节源于上山采薪."香浪"的藏语意思就是采薪.为夏河拉卜楞寺首创,第四世嘉木样为保护寺院周围生态环境,避免乱砍滥伐,规定每年-三.四.五.六.八.九月为进山采薪日期,过了香浪日,一律不准进山砍柴. 2.正月祈愿法会:藏语称作"默朗钦波"."默朗"是祈愿.向往的意思,是对幸福.和平.健康的渴望.这是僧俗共同的心愿,也是他们新一年年初集体心理的集中

路桥区特色文化

路桥区特色文化有济公传说.黄沙狮子.翻簧竹雕.台州乱弹.蓝花布印染技艺等. 1.济公传说:济公传说是以南宋禅宗高僧道济的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以天台为中心分布于浙江省境内,并由此辐射全国,影响世界.六朝隋唐时期,天台就流传着许多罗汉.癫僧的传说. 2.黄沙狮子:"黄沙狮子"始创于北宋年间,这项传统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是把民间精湛武艺与传统舞狮表演巧妙地结合起来,舞武一体.它不但能在地上翻滚嬉戏,又能在高台上表演各种风趣的动作. 3.翻簧竹雕:"黄岩翻簧竹雕&quo

滦平县特色文化

滦平县特色文化有十番乐.抡花.和顺圣会.滦平棉花鬼.滦平二龙山龙文化等. 1.十番乐:滦平十番乐是滦平县张百湾的汉族民间音乐.融合了杠房音乐.宫廷音乐.古曲.戏曲曲牌.时令小调与民歌.寺庙音乐等丰富内容而成. 2.抡花:"抡花"是滦平县火斗山乡长海沟大店子村民间花会中的特有项目,在大店子村历史久远,早在清康熙年间,本村梁氏世祖从山东迁移此地,为了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火神"希望免于火灾而学习表演此项目,流传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 3.和顺圣会:滦平县长山

罗甸县特色文化

罗甸县特色文化有苗族花棍舞.水书习俗.枫香印染技艺.好花红调.长鼓舞等. 1.苗族花棍舞:苗族花棍舞花棍舞,又叫打花棍,苗语音为叫"糯脑".主要流传在罗甸县木引乡摆落村一带红苗支系聚居的村寨,是一种民间自娱性舞蹈.表演时人数变化较大,有一人.二人.三人.六人不等,多数为三人表演. 2.水书习俗:"水书"是水族先民创制的一种独具一格的雏形文字,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它是水族民间知识.民间文化的综合记录与反映,涉及天文历法.原始信仰.伦理道德.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