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

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促成魏晋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 2024-08-03 09:06:31

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的相关文章

察举制的选官标准

察举制的选官标准: 1.察举制主要是依靠中央的三公九卿.郡守.列侯以及地方上的高级官员,从平民或低级官吏当中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拔在道德.品行.才能方面符合当时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入朝为官. 2."选"的对象为没有官职的读书人,"拔"的对象是下级官吏.按规定,他们都必须是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的人.由下而上推举官吏的办法,在秦代已有,但作为完整选士制度的"察举制",则是在西汉时期才开始确立.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前195年在位)虽是"马

汉武帝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和征辟制,选官标准主要是孝顺亲长,兼能正直. 1.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开始的.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自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2.征辟制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召称"辟".

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由命其制定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其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九品中正制隋朝被废除.为什么以后朝代官位还以九品分呢

九品中正制是曹丕为了笼络士族而确定的选官标准..要内容就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所谓品",就是综合士人德才.门第所评定的等级,共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二品至三品为上品:一品为虚设,无人能达到:四品至五品为中品:六至九品为下品共三类.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地主阶级的政权基础,正式废除了九

九品中正制是哪个朝代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是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后来各参与方基本遵从这种不成文规定,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选拔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

察举制是哪个朝代的选官制度

察举制是汉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汉代察举的科目,是由少到多不断增加的:增加科目尤以特科为多,是根据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这些科目,划一由皇帝确定.按照举期分类,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

九品中正制的特点

九品中正制特点: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后来各参与方基本遵从这种不成文规定.曹丕于黄初元年(220年)命陈制定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原因

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原因有: 官僚体系对官吏的大量需求是九品中正制创立的根本原因,由于汉朝察举制存在种种弊端,又因连年战乱导致无法对民间人才进行精准评价,重新创立一个可靠的选官制度是现实需要,九品中正制因此孕育而生:缓和曹魏政权与豪门世族的矛盾是九品中正制创立的直接原因和主要目的,曹丕采纳出身豪门世族的陈群的建议,创立九品中正制,保证各豪门世族支持其称帝,并使政权得以平稳过渡,而不致政局动荡:确立统一的社会道德规范,实现思想上的上下统一是九品中正制创立的重要原因,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根据之一是"德行&q

九品中正制是谁提出来的

九品中正制: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 其主要内容如下: 1.先在各郡.各州设置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 2.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即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道德.才能.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 3.中正评议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