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为什么详写等粥略写喝粥

目的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可以充分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腊八粥》写的就是湘西农村腊八节的习俗。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

时间: 2024-09-19 06:43:26

腊八粥为什么详写等粥略写喝粥的相关文章

经常喝粥好吗喝粥的好处

经常喝粥好,喝粥的好处如下: 1.增强食欲,补充体力: 生病时食欲不振,清粥搭配一些色泽鲜艳又开胃的事物,既能促进食欲,又为虚弱的病人补充体力: 2.防止便秘:粥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平日多喝粥,除能果腹止饥之外,还能为身体补充水分,有效防止便秘: 3.预防感冒: 天冷时,清早起床喝热粥,可以帮助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能预防受寒感冒: 4.防止喉咙干涩: 对于喉咙不适.发言疼痛的人,温热的粥汁能滋润喉咙,有效缓解不适感: 5.调养肠胃: 肠胃功能较弱或溃疡患者,平日应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很适合喝粥

腊八粥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1.课文腊八粥主要写了腊八这一天八儿"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是详写,"喝粥"是略写. 2.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语言平易浅白,简练流畅人物对话很有个性,极具生活气息.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那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的"煮腊八粥"."吃腊八粥"画面,犹如两幅工笔国画,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慢慢欣赏.

卖油翁对什么详写对什么略写

<卖油翁>对酌油技艺的高超详写,对陈尧咨的射技略写.文章这样安排详略,是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这样也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十分突出. <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每天喝粥对身体有害吗

长期喝粥这种做法是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消瘦的,而且会导致肠胃功能出现下降的情况,所以不能长期的喝粥.长期喝粥这种做法会导致热量以及营养物质吸收不足,会导致身体变的虚弱的,大家不能存在误区.当我们在生病的时候喝粥是比较好的,但是不能长期喝粥,对身体是有害的.

课文腊八粥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语言平易浅白,简练流畅人物对话很有个性,极具生活气息.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那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的"煮腊八粥"."吃腊八粥"画面,犹如两幅工笔国画,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慢慢欣赏.主要写了腊八这一天八儿"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其中详写的是"等粥",略写的是"喝粥",写了八儿等腊八粥.八儿对粥的猜想,八儿看到粥在锅里的

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1.详写:使重点突出,中心突出. 2.略写:其补充作用,使内容更加充实. 3.与中心思想关系最密切的要详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的要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一概不写. 4.围绕文章的中心选择了材料,还要围绕文章的中心区分这些材料的主次.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就是主要的材料,要详写. 5.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就略写.如果把这个安排颠倒了,就要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详写略写的作用是什么

详写略写的作用分别是:详写可以使重点突出,中心突出:略写可以其补充作用,使内容更加充实.与中心思想关系最密切的要详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的要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一概不写.要注意,主要的不等于惟一的.次要的不等于可有可无的.略写不等于不写.如果把应当略写的材料舍弃不写,就可能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文章显得单调.

社戏为什么有的详写有的略写

这样详写略写相配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使文章多姿多彩.总的来看,本篇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得到的优待.让人读来如同身历其境.亲见其人.深受感染. 1.<社戏>全文写了7个故事情节,按照顺序分别是: (1)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3)看社戏前的波折: (4)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5)赵庄看社戏: (6)看社戏归航偷豆: (7)六一公公送豆. 2.(1)详写的是:赵庄看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归航偷豆. (2

社戏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详写的事件: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去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略写的部分: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六一公公送豆. <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