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表达了对曾晳勾勒出的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的赞同,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心态,深深地感动了他,因而他“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这句话出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时间: 2024-10-31 22:47:53

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的相关文章

望洋向若而叹曰的望洋是什么意思

"望洋向若而叹曰"的"望洋"是指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的意思是:这个时候河伯转变了原来欣然自得的表情,面对海神若仰首慨叹道.这句话出自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河伯与北海).

如何理解孔子吾与点也这句话

这句话出自<侍坐>.意思为,孔子说:"我与曾点的观点一样啊." 点:指曾点,人名,孔子的学生. 夫子几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独独"与点"呢? 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以下五种代表性说法: ①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②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 ③"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欲居九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孔子在沂水春风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1.孔子循循善诱.启发开导. 2.他能结合自己,拉近与学生距离,表现平等,消除学生顾虑,引导学生发言言志. 3.善于区别回答学生的答案,对令他不满意的回答,不直接批评,而用神情来表达. 4.他用"喟然叹曰"表达肯定赞扬,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 5.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却得不到赏识,郁郁不得志的苦闷者形象.

三国三雄指什么

三国里有三雄,指的分别是曹操.刘备和孙权.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各得春秋笔法的一字褒贬而口碑流传,即奸雄曹操.枭雄刘备.英雄孙权.奸雄,即奸人之雄,本指淆乱是非的辩士,后来多以奸雄指富于权诈.才足欺世的野心家.三雄之中,以奸雄名声最差,足以使人切齿.刘备是被极力颂扬的人物,一举一动都透着"仁义"二字,似与"枭雄"的称谓不符.历史上的刘备少好结交豪杰,早年起义兵讨黄巾,有雄才而不甘居于人下,敢于见利忘义,"枭雄"之称由此而来.建安十八年,曹操率军号称

古人是怎么赞美羊肉汤的

1.清朝诗人杨静亭在<都门杂咏>中说"煨羊肥嫩数京中,酱用清汤色煮红,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膻味腻喉咙". 2.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诗句赞美羊汤. 3.西魏时,又有以羊羹直步青云的毛修之.<南史·毛修之之传>:"修之尝为羊羹,荐魏尚书,尚书以为绝味,献之大武,大悦,以为大官令." 4.在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一杯羊羹亡国"的典故. <战国策·中山策>载,中山国国君大

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

正史上的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 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乘轻舟从灞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曹操见孙军整肃威武,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鼓乐齐鸣,安全返航.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典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典故:<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

表示别人干了坏事还不承认的成语

1.栽赃嫁祸:嫁:转移.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 出处:<史记·赵世家>:"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祸于赵也." 2.作法自毙: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说明什么道理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乎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故知非难也,所以知人难也. 说明了人面对逆境与不幸,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与胸怀的道理.孔子以君子自恃,不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