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的祖国

信陵君魏无忌,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安釐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被称为四公子之首。

时间: 2024-09-07 14:52:47

信陵君的祖国的相关文章

对信陵君的评价

信陵君富有政治远见,又具有军事才能,位居"战国四公子"之首,其声誉也远在其他三位公子之上,信陵君能慧眼识英.不耻下交.礼贤下士,网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而信陵君一生中也以"窃符救赵"最为重要,信陵君拥有仁爱精神,他能急人之难,救人之威,且爱民如子,十分爱才.而信陵君也是有弱点的,在事成之后也会"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但是他也是能虚心听取建议并改正的.太史公也曾赞扬信陵君,而在<信陵君列传>里,通篇称呼信陵君为"公子"

信陵君怎么死的

秦王为了离间信陵君跟魏王的关系,派人持金万斤到魏国行贿,找到晋鄙的门客,叫他们诋毁信陵君,说公子是魏将,诸侯的将也都归附他,天下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想要称王,诸侯也打算立他为魏王."秦王又几次派人假意祝贺公子,问他是否已经做了魏王.魏王天天听到诽谤的话,也就相信了,使人代公子将兵.公子知道自己因为谗言的诋毁再次被废止不用,便推说有病,不去朝见魏王,日夜以酒色自娱. 如此四年,信陵君被魏王赐予鸩酒毒死.

唐雎说信陵君中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的主旨. 文章在表现这一主旨时,不是用直白方法,而是迂回切入,唐雎先从事情有不可知.不可不知.不可忘.不可不忘四种情况说起,再具体为人之憎我.我之憎人.人有德于我.我有德于人而应采取的不可不知.不可得而知.不可忘和不可不忘的四种态度,最后才落实到信陵君救赵一事上,说明这是有德于赵,不可不忘之事,辩证说来,环环相扣,严谨有致,语句反复,不刻板,回环有味,令人深思.

如何评价魏公子信陵君

魏公子信陵君,中国战国时期四君之一.本名魏无忌.战国时魏国贵族.魏安盝王之弟.因受封于信陵,故称信陵君.他礼贤下士,广纳门客,据说有食客3000人.公元前257年,秦围赵都邯郸,赵王求救于魏王.初,魏王派晋鄙往救.但魏王害怕秦国,又令禁止,故晋鄙率兵只到邺.信陵君窃虎符,杀晋鄙,率军救赵,打败了秦国.后留在赵国10年.公元前247年,秦国攻打魏国时,魏王被迫任他为上将军,他联合五国击退秦军进攻,破秦军于河外.秦收买人中伤他,魏王听信谗言,疏远了信陵君.他因此闭门托病,耽酒而亡.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

蒙骜伐魏为什么信陵君能成功救魏

当信陵君听说魏有隐士侯嬴后,并不因为他是一个又老又穷的"夷门监者"而厌恶和嫌弃,恰恰相反,他立即"往请,欲厚遗之",并且"置酒"以待:然后"从车骑"."虚左"."自迎"."执辔愈恭":入市之后,则"颜色愈和"."色终不变":至家之后,马上"引侯生坐上坐"."为寿侯生前".一个魏国的贵公子,

为什么信陵君救赵能胜

公元前258年,当时属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日亟,战争进行得频繁而激烈. 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 信陵君认识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终于,信陵君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保障了两国的安全.

魏国的信陵君是怎样死的

魏国的信陵君在公元前243年因伤于酒色而死. 信陵君,魏国公子,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魏无忌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前243年,魏无忌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为秦所

为什么张家玮叫信陵公子

1.信陵君公子魏无忌是战国四君子里最有才华,但命运也最令人心酸的一位,故去多年仍被后人传颂: 2.<史记>为四人所作的传记里,最懦弱无能的平原君只配跟别人合传,称<平原君虞卿列传>,才能普通的春申君.孟尝君分别单独作传为<春申君列传>和<孟尝君列传>,在以上传记中司马迁均直呼三人的名号,而惟独信陵君的传被命名为<魏公子列传>,且太史公通篇不曾呼其名号而皆尊称为公子,天妒英才的历史总是在无情地重复,纵然信陵君满腹韬略,终究难免郁郁一生,但他偶尔的灵

为什么安陵君要派唐雎出使秦国

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安陵君希望唐雎在不失国体的情况下拒绝秦王用500里土地交换安陵君封地的事情.作为小国之臣,在孤立无援的危难情况下,折服秦王,不辱使命,唐雎堪称一个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他从"道义"上暗刺了秦王的不义,是一反抗强暴.蔑视王侯的义侠和高士,这种无畏品格为时人和后人所赞赏.同时,唐雎的"不易"显示了安陵国土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