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玉成是什么意思

始得玉成指的意思是只有经历过困难艰险的的打磨才能像块玉石一样琢磨成器,显示出非凡的美丽,该词出自张载的《西铭》,原句是“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而《西铭》原为《正蒙·乾称篇》的一部分,作者曾于学堂双牖各录《乾称篇》的一部分《砭愚》和《订顽》分别悬挂于书房的东、西两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程颐见后,将《砭愚》改称《东铭》、《订顽》改称《西铭》。

时间: 2024-08-03 19:27:17

始得玉成是什么意思的相关文章

艰难方显勇毅 磨砺始得玉成 什么意思

在艰难环境,才能显示勇敢坚毅的品质,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坎坷波折才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勇敢坚毅的品格:只有经历过困难艰险的的打磨才能像块玉石一样琢磨成器,显示出非凡的美丽.全句: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意志主要通过人类意识和主动性的集中表现,它表现在人们主动改变现实的行动中,在行为(包括外部行为和内部心理状态)的启动.坚持.约束和变化方面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出自哪里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这句话应是化用了北宋·张载的<西铭>中的一句话:"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意思是: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坎坷波折才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勇敢坚毅的品格,只有经历过困难艰险的的打磨才能像块玉石一样琢磨成器,显示出非凡的美丽. <西铭>反映了张载试图通过提倡孝道来整顿社会道德.稳定社会秩序的愿望.围绕着这一宗旨,<西铭>将社会秩序视为家庭秩序,整个论证由宇宙秩序到社会秩序,再到家

磨砺始得玉成的上一句

"磨砺始得玉成"的上一句是"艰难方显勇毅",意思是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坎坷波折才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勇敢坚毅的品格:只有经历过困难艰险的的打磨才能像块玉石一样琢磨成器,显示出非凡的美丽. 类似的诗句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译文: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玉成的寓意

玉成用作人名有美丽.美好.尊贵.有能力.奋发向上.有远见.为人正直之义.玉本义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也指尊贵.亭亭玉立.成本义指有能力.成功.成就.完成,用作人名意指成功.成就.具备.完美之义.

什么叫玉成此事

释义 :玉成:成全,内含客气的意思:玉:代表好的东西. 玉成此事:指的是帮助别人完成一件好事.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大夫能玉成其事,请以白璧二双,黄金百镒为献." 示例 : 1.先生虽然未能亲自玉成此事,但此事终成于好友与学生之手. 2.只要求冯氏是早晚在员外跟前玉成此事.

玉可以组什么词语

玉可以组成的词语有:玉石.玉米.玉笏.玉成.玉骢.玉醅.玉簟.玉簪.玉器.玉照.刚玉.碧玉.玉宇.青玉.硬玉.玉帝.玉玺.玉音.玉色.玉佩.宝玉.软玉.玉麦.墨玉.玉带.玉碎.玉帛.玉茭.玉雕.玉瑞.

玉手串戴上有什么好处

好处: 1.玉中的矿物元素会慢慢让人体吸收达到保健作用,譬如女士戴玉的手镯通常带左手,因为对心脏有好处. 2.玉为枕而脑聪,古代皇帝就喜欢用玉做枕头,向中国古代长寿的皇帝都久用玉枕.而且像<本草纲目>也有对玉保健作用的介绍. 3.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 玉的养生机理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4.据化学分析,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硒.铬.锰.钴等,佩带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体皮

玉符河源头在哪里

玉符河源头在卧虎山,终点在黄河,玉符河发源于泰山北麓历城区境内,全长81公里,流域面积704平方公里,自平安店镇南桥东流入长清县境,至潘村东复流回槐荫区,又于四里庄北流入长清县境,在柳家宅子村被注入黄河,是长清县排涝的主要河道之一. 玉符河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内,水注经称之为玉水,发源于历城南部山区的锦绣.锦阳.锦云三川,三川汇入玉符山与卧虎山之间的水库,流出水库后始称玉符河. 北流入党家街道和陡沟街道境内,经丰齐一带至古城村南,折向西北于北店子村注入黄河,全长39公里,流域面积827.3平方公里

春霞的诗句

春霞的诗句: 1.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 出处:西江月(丙午冬至),宋代:吴文英. 2.小吴娃,玉盘仙掌载春霞.后堂绛帐重帘下,谁理琵琶?香山处士家,玉局仙人画,一刻春无价.老夫醉也,乌帽琼华. 出处:[双调]杨廉夫席上,元代:张雨. 3.上月河阳地,芳辰景物华.绵蛮变时鸟,照曜起春霞. 出处:晦日宴高氏林亭,唐代:崔知贤. 4.羽扇纷朱槛,金炉隔翠华.微风传曙漏,晓日上春霞. 出处:元日早朝,唐代:耿湋. 5.始聚终成散,朝欢暮不同.春霞方照日,夜烛忽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