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①点明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②激发读者的兴趣。③灯笼寄托着作者的情感。

文中与灯笼有关的地方

1、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2、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

3、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

4、元宵节看灯;

5、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

6、纱灯上描红;

7、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

8、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时间: 2024-10-27 01:54:42

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的相关文章

以灯笼为题有什么作用

起线索作用,串联各个材料,所有的叙事都与"灯笼"有关:寄托作者对故乡和故乡亲人的怀念,引发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灯笼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百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度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回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灯笼》吴伯萧以灯笼为题的作用

1.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2.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3.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4.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5.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木笛文章以木笛为题有何作用

1.以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2.突出中心,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从朱丹吹奏出的笛声中,让读者不仅感受到朱丹出色的音乐才华,更感受到他崇高的民族精神: 3.呼应结尾,展现出以木笛为线索的民族精神.

灯笼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灯笼>的写作背景是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中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著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 <灯笼>是吴伯箫写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其作品<吴伯箫散文选>,文章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

月是故乡明文章以此为题的作用是

1.月是故乡明文章以此为题的作用是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同时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 2.月是故乡明文章以此为题的作用是引用古诗,有力点出全文中心:赋予新意,让读者想继续读下去. 3.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远在他乡,又到月圆时,想起故乡的月亮比此时的要明. 4.月是故乡明中,季羡林以细腻的笔触把家乡留在脑海中的记忆细心的写了出来,没有迷人的山,没有多情的水,没有流芳百世的古迹,也没有勾人心弦的神话传说,有的只是一个赤子对家乡的爱恋.

文章以秋天的怀念为题有什么含义

1."秋天"是母亲去世的时间. 2.象征了母亲艰难的一生,文章以此为题,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也突出了母亲对"我"一生的巨大影响. 3.秋给人萧瑟.凄凉之感,和作者的情感相吻合. 4."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5."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文章以永远的一课为题好在哪里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明文章中心:与文章结尾相照应:有受益终生.受益匪浅的意思: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灯笼在课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灯笼在课文中起点明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激发读者的兴趣,寄托作者的情感的作用.<灯笼>是吴伯箫写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其作品<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并入选部编版(人教新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第4课.文章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

灯笼课文的结构是什么

灯笼课文的结构是承上启下的结构,灯笼课文是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美好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灯笼>这篇文章由点及面,由小时候喜欢的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爱,再又想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壮烈事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