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习俗

1、节日:侗族一年中的各种节会活动不下百处(次),仅黔东南侗族地区一年之中就有各种节会活动84次。有全民族普遍过的节日,也有一村一寨、一族一姓的节日。春节、活路节、尝新节、三月三、林王节、牛神节、芦笙节、花炮节、大雾梁歌节、四十八寨歌节、斗牛节等节会最为隆重。节日的内容广泛,涉及时令、生产、祭祖、信仰、姓氏、英雄、爱情、娱乐、体育等。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汉族传统节日。

2、婚恋:侗族社会青年男女社交自由。每逢节日,农闲或劳动之余,姑娘和小伙子们便聚在一起唱歌游玩,用歌声来播种爱情的种子。这种社交活动南北地区有所不同,北部地区是白天在山坡上进行,称为“玩山”或“赶坳”,聚会的地方叫“花园”;南部地区通常在晚上的家中进行,男方称“走寨”,女方称“坐夜”,习惯称为“行歌坐夜”。侗族的婚姻,一般都经过“说合”、“订婚”、“迎娶”等过程。北部地区还有“讨八字”的习俗。解放前,曾流行姑舅表婚,姑妈的女儿要优先嫁给舅家为媳。女子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婚后新娘即返娘家,遇有农忙、节日或重要事情,接回夫家住数日后又返娘家,有的往返数年,直到怀孕生子后才长住夫家。

3、丧葬:侗族丧葬实行土葬。正常死亡的成年人可以埋入祖上的坟山,非正常死亡的人或未成年人夭折则埋于僻静的荒野。贵州从江和黎平一带过去有“停棺待葬”的习俗,人死入殓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待本房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人都死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4、侗戏:侗戏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剧种,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侗戏台步简单,动作纯朴,曲调唱腔多样,由贵州黎平腊洞的吴文彩(约1798-1845年)首创,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发展至今,有民间戏班近500个,传统和现代剧目近千出。

5、诗歌:侗族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抒情歌优美细腻,真挚热情;叙事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长,是侗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时间: 2024-08-08 12:12:31

侗族习俗的相关文章

侗族的风土人情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信仰多神. 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水稻已有悠久的历史,兼营林业,农林生产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侗族地区的万山丛岭中夹杂着许多当地称为"坝子"的盆地. 侗族信仰多神.山神.土地神.水神.井神.树神.石神.火神.雷神均是崇拜的主要对象.侗族相信万物有灵,认为人死以后,灵魂就离开躯体回到祖先住的地方,

三月三来历和习俗

三月三来历: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中原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传说这天是盘古.黄帝.王母.真武大帝的诞辰. 习俗:是广西汉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铜仁有那些节日习俗

铜仁比较有名的节庆活动主要有过赶年,简称赶年. 分布在沿河.印江.德江等县的土家人在过赶年时,会清扫房屋,杀年猪,敬家神,祭祖宗,吃团年饭.除夕夜烧旺火守岁.第二日清晨早早起床,不点灯,不用刀具,不乱泼水,不高声说话,全家团聚吃隔夜做好的现菜现饭.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别具特色. 除此之外还有赶坳的习俗: 铜仁地区各坳日期不同,但都是在风景优美的山坳或草坪上."赶坳"以青年男女居多,身着盛装,男戴斗篷,女打花伞,在坳场上各找对象,相互对歌传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坳场也成了侗族群众进行

芒种习俗有哪些

芒种的习俗有煮梅.送花神.开犁节.打泥巴仗.安苗等. 1.煮梅:有传说称煮梅的习俗起源于夏朝.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但青梅鲜果酸涩,需加工食用,这便是煮梅,而最有名的煮梅典故莫过于"三国"里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了. 2.送花神:在古代,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3.开犁节:浙江一些地区有"开

侗族人有什么手工作品

侗族人的手工作品包括竹编.藤编.草编等.种类有竹篓.竹篮.斗笠.竹笼.鸟笼.竹席.饭蔸.多为日常生产劳动和生活所用,其中鸟笼是很有特色的工艺品,因为侗族有斗画眉的习俗.在贵州"六洞"."九洞"一带还专设有"鸟堂".鸟笼是专用于喂养画眉的.侗族这些竹.藤.草制工艺品,做工有精有粗.图案有几何形.方格形.棱形等.以竹.草.藤的本色为主,不加彩饰,风格朴实无华.饭蔸及小竹篓是做工最为精巧的工艺品,篾片薄而光亮,编好后涂上桐油,金黄油亮,极为美观,是侗族

三月三的来历习俗活动

来历: 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福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汉代,三月"上巳"被确定为节日.魏以后,将上巳正式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即春楔,作为每年岁时中的重要节令.到晋朝时,上巳修锲已演变为春游踏青和水边宴饮的娱乐性节日.宋元时,上巳节春游踏青逐步让位于清明节,流楔游戏已不限于三月三. 习俗活动: 壮族:吃五色糯米饭.赶歌圩,搭歌棚.祭祖.扫墓.对歌.碰蛋.

湖南省侗族分部在哪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最南端,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区)交界处,是通往中国大西南的要道. 通道侗族文化独特.独特的侗族文化主要表现在建筑.服饰.饮食.歌舞.体育.合款.祭萨.习俗等方面. 在民族建筑方面,鼓楼.寨门.风雨桥被称为侗族建筑的"三宝": 在民族服饰方面,有侗锦.侗帕.侗带: 在民族饮食方面,侗家有腌肉鱼.腌碎骨.腌菜.油茶.苦酒等: 在民族歌舞方面,侗乡被誉为"歌舞之乡".歌和舞蹈以侗戏.琵琶歌.哆耶.芦笙舞居多: 在民族体育方面,侗乡被称为&q

有谁知道侗族的节日和风俗

花炮节,这是侗族的盛大节日,所谓花炮是一种直膛的铁炮,以火药为动力,把一个外面用红绿线包扎.象征幸福的铁圈冲上天空,当它掉下时,人们便蜂拥上前抢夺,除放花炮外,还有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和球类比赛等.架桥节,相传侗族祖公祖奶因架桥发子发孙,架桥的日子正好是二月初二.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把这一天定为架桥节.姑娘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湘黔桂侗族妇女的节日,相传,这个习俗来自侗族的杨姓家族,节日这天,凡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到娘家与自己的姐妹做乌饭.乌饭糍粑,唱歌说笑欢度节日.新婚节,每年农历十月的第

小暑传统习俗吃什么食物

民间在这个时节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 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