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后来辞官回家了吗﹖

孔融未辞官回家,因触怒曹操被杀。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被杀。

时间: 2024-11-10 07:34:57

孔融后来辞官回家了吗﹖的相关文章

日本辞官纳地什么意思

日本辞官纳地就是日本历史上所谓的"王政复古"事件,引发了后续的"倒幕战争".1867年日本孝明天皇死,明治天皇即位.1868年(戊辰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纳地".1月8日及10日,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为非法.1月27日,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5000人,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1.5万人激战,德川庆喜败走江户,戊辰战争由此开始.天皇军大举东征,迫使

辞官纳地的意思是什么

辞官纳地:日本戊辰战争中倒幕派废除幕府统治的举措.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命令幕府将军交出领地和军队的控制权,称为"辞官纳地". 辞官纳地的意思 1867年日本孝明天皇死,明治天皇即位.1868年(戊辰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纳地". "辞官纳地":倒幕派废除幕府统治的举措.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命令幕府将军交出领地和军队的控制权,称为"辞官纳地".

李白为什么辞官

权贵所逼是李白辞官的主要原因,当然,也与李白的性格有关. 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在唐中宗神龙元年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

李白是被罢官还是自己辞官

李白是自己辞官.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天宝三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

古代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什么

乞骸骨,下车,用事,致事,辞归,告老,解官,请老,乞身,制仕等.

陶渊明为什么要辞官归隐

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三十九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日就解印挂职而归. 故而,他结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

形容回家的词语

1.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2.挂冠归去: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3.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同入孝出悌. 4.视死如归: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5.解甲归田: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6.乡书难寄: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7.视死犹归: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同视死如归.

形容人疲倦想回家的成语

1.倦鸟知还: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2.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3.叶落归根:树叶飘落,掉在树跟旁.古时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现比喻不忘本源. 4.挂冠归去: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5.解甲归田:解,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晋代陶渊明是哪个诗派的代表

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