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是怎样一个人呢

嵇康,字叔夜,魏晋时期人,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是一位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他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超越儒家伦理纲常,按照人的自然本性自由发展,审视贵贱的分别,明白事物的道理,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的曾孙女,官居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来因为得罪钟会,被其陷害,而被司马昭处死。嵇康风度非凡,性格旷达狂放,崇尚自由,对礼法不屑一顾,鄙视权贵,隐居在竹林。嵇康通晓音律,特别喜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嵇康喜欢文学创作,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其诗现存

时间: 2024-09-06 09:49:31

嵇康是怎样一个人呢的相关文章

嵇康怎么读 嵇康读音是什么

1.嵇康[jīkāng]. 2.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又喜爱老庄学说: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

嵇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嵇康是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而且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并且他的人格和文化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嵇康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又喜爱老庄学说,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而且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

嵇康的详细资料以及作品

嵇康出生于224年,猝于263年,字叔夜,汉族,谯郡铚县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39岁.嵇康身后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不仅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其次,及其人格魅力令他在当时亦属名士,他的事

解读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

1."越名教而任自然","名教"即名分教化,也就是古代的礼乐制度和道德规范,也可以把它看成儒教的权威思想."自然"则是佛学和道家中常提及的事物都有它本身的发展规律,即应顺应天时自然行事: 2.以道家观点来说,则名教属有为,自然属无为,两者是对立的.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纲常礼法与自然无为的关系: 3.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不亚于春秋战国的乱世,思想动荡不安变幻复杂.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统治武器.魏晋的名士们,就推崇老庄,尤其是庄子的无为思想.

为什么司马昭要杀嵇康

司马昭要杀嵇康的原因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嵇康得罪了钟会,司马昭和钟会关系好,所以司马昭才杀嵇康.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三十九岁.司马昭崇尚宽和,讲究稳定,不过嵇康不遵守礼法的行为极大的破坏了司马昭赖以统治的基础礼法名教,这也使他极为愤怒,最后杀了嵇康也是在情理之中.

司马昭为什么杀嵇康动机何在

是嵇康得罪了钟会,司马昭和钟会关系好,所以才杀他.嵇康,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人 ,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三十九岁.嵇康善文,工于诗,风格清峻.他信奉道教,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

阮籍和嵇康的异同点

相同点: 1.反对司马氏的篡权: 2.诽毁礼法,放浪形骸: 3.文风上:师心遣论.使气命才. 相异点: 1.处世态度:阮籍敷衍世事,应变顺和:嵇康却峻切激烈,往而不返: 2.文章风格:阮籍的散文富于文采,但总的说来,在指斥现实.介入政治斗争方面隐而不显:嵇康的散文观点鲜明,词锋犀利,长于辩难,风格清峻豪壮,有很强的思辨性.哲理性及批判性.

求关于嵇康的故事

嵇康,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袁宏称其为"竹林名士"之一 .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

嵇康之死什么意思

嵇康因思想而死:嵇康玄学思想的核心是"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这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它的芒刺直指以周公自居的司马昭和被统治者当作幌子的虚伪的礼教:嵇康的社会理想是"不以天下私亲,宁济四海蒸民":他向往唐虞社会及其之前的公天下,这就把唐虞之后"宰割天下以奉其私"的罪恶统治都否定了,从而使自己处在了社会批判者的立场上:嵇康的仙山琼阁因有百姓安乐而美丽动人,他的乌托邦理想因超越历史而虚无缥缈.浪漫在于此,悲剧也在于此: 嵇康因拒绝做官而死:&l

嵇康与广陵散的故事

嵇康临刑演奏<广陵散>:在蔡邕死后半个世纪之后,三国曹魏时期的名士嵇康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招来了祸端.提出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深深刺痛了当权者的要害,在当权者看来嵇康藐视圣人经典.痛恨官场仕途,岂不危害太平江山,不杀此人无以正民风.清王道.于是,在一些仇视嵇康的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借吕安的案子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在刑场上,有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