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公积金用租房合同吗

提公积金用租房合同的,需要提供房屋租赁合同和租金缴纳证明。

公积金提取条件:

1、无房,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房的职工,只要连续缴存公积金满3个月,无需租金发票、税票也可以支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职工连续足额缴存满3月,本人及配偶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房的,可提取。

2、双方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租住公租房,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全额提取,租住商品房,各地根据当地租金水平和住房面积确定提取额度。

3、为了提高提取审核效率,新规定要求缴存职工提取申请资料齐全,审核无误后应即时办理,需对申请资料进一步核查时,应在受理提取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办结。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需出具房产信息查询结果证明的,房地产管公积金提取。

4、公积金提取时受理部门不收取费用。

时间: 2024-12-03 14:55:51

提公积金用租房合同吗的相关文章

公积金提取租房可以取多少

公积金提取租房金额是,公积金柜台人员在核实的确没有房子之后可以进行如下标准提取,一个月1500元,一次取三个月4500元.年度未提取的,可以在以后年度累计提取. 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住房公积金支取管理办法.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调整我市住房公积金部分提取使用政策通知等规定,无房职工租住商品房或保障房的,可以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屋租金.可提额度为房屋年租金减去家庭年收入,其中,房屋年租金按实际租金计算,实际租金超出当地租金最高标准的,按当地租金最高标准计算:家庭年

没有买房可以提公积金吗

没有买房可以提公积金,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释义>,规定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装修,装饰,中修,小修等行为都不可以提取.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 1.购买.建造.翻建或大修具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的: 2.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3.租房自住的: 4.离休.退休(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5.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6.出境定居的: 7.非本市户口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8.户口迁出本市,并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

终止租房合同协议书怎么写

终止租房合同协议书的内容有: 1.甲乙双方的基本信息: 2.终止租房的日期约定: 3.水电等费用的交纳: 4.违约责任: 5.其他未尽事宜.

个人签订租房合同要注意什么

个人签订租房合同时,为保证租房合同的有效性.防范风险,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审核出租方的证件:如果出租方是房东本人,要看房产权属证明:如果是中介,除了要看房产权属证明外,还要看中介是否得到房东的授权. 2.租期:明确约定租期,如果不能明确租期的,要明确好提前退租是要交违约金的还是扣除押金. 3.租金的支付方式及期限:三个月一付还是半年一付或一年一付等,双方应予明确约定.同时,约定好拖欠租金的违约责任,如解除租房合同或支付违约金. 4.押金和转租条款:押金是收取一个月租金还是两个月租金,保存好押

违反租房合同怎么办

违反租房合同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租房合同签字就生效吗

租房合同,又称房屋租赁合同,是指住房出租人和承租人在租赁住房时签订的.用来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因此有双方当事人签字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合同成立.

租房合同丢了怎么办

如租赁双方私自签订租房合同,发生纠纷则难以界定.如果双方不能通过协商解决,只好通过诉诸法律,由法院调查取证后裁定. 若是与中介公司签订的租房合同丢失,直接找中介公司复印即可.正规中介方都会永久性的将一份三式的合同将首页留底的,让签约的公司给你一份复印件或者你和业主去到中介公司三方协商. 一般正规的中介公司,是不会补合同的,复印件就可以,单纯复印合同,中介公司应予以配合.

租房合同纠纷可以起诉吗

租房合同纠纷可以起诉.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三十三条,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个人租房合同需要哪些部分

个人租房合同需要的步骤有: (1)租房合同模板首部 (2)租房合同模板的正文部分 (3)租房合同模板的结尾部分 [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