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诉衷情中的典故

1、觅封侯: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表达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2、尘暗旧貂裘:用苏秦功业一无所成,而“黑貂之裘敝”,落魄潦倒的典故,表达壮志难酬的悲愤。

时间: 2024-11-03 19:11:20

陆游诉衷情中的典故的相关文章

行路难中运用典故的句子

<行路难>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姜太公的故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的典故是来自<宋书·宗悫传>. <行路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三首七言古诗,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陆游诉衷情的写作背景

<诉衷情>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份不详.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原词如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蜀道难中的典故和历史事件有哪些

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蕴含典故: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年,始与中原相通.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蕴含典故: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蕴含典故: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 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蕴含典故: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相传蜀帝杜宇

世说新语中的典故和成语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典故: 1.难兄难弟: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2.割席绝交: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 3.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4.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5.皮里春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6.嵚崎历落:比喻品格卓异出群: 7.黑白分明: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8.道边苦李: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9.蒹葭玉树:价值低微的水草,比喻微贱.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 10.

将进酒中的典故

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陆游诉衷情名句

陆游 <诉衷情>的名句为"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翻译:谁会料到,象我这样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时刻准备奔赴疆场,为国献身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如今被罢官回乡,只得披上渔蓑,去作江边的无名隐士,终老于镜湖之滨. 赏析:这一句运用间接抒情的描写手法,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误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以及对现实深深地无奈之情,表达了其烈士暮年不忘国忧,雄心不已却壮志未酬的深沉压抑之情与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文章中引用典故的作用

典故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含义,直接用典故,而又有与自己相似的经历或者说情感,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内涵,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有可能得到更深层的感悟.再说,当时的社会形式比较乱,许多话是不能说出口的,而用典故就可以借古喻今,而不会触犯当代执政集团的利益,被他们所杀害.

说唱脸谱中人物典故

1.窦尔敦盗御马:窦尔墩,原名窦开山,乳名二东,清直隶河间府县窦三町人,他上有长兄,排行第二,长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窦二墩.清太尉梁九公乘御赐金鞍玉辔追风赶月千里驹到围场行猎.窦尔墩探知这一消息后,只身潜入御马厩,用熏香熏倒守卫,用匕首杀门丁,盗走了御马. 2.温酒斩华雄: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

墨池记中的典故是什么

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饮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1048)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文章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新颖别致,见解精警,确是难得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