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文言文结构特点

《三峡》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由于作者曾“践跻此境”,有具体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峡的特点和不同季节的风貌。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讫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而下面的三个部分,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山峡总的特点来写。最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

时间: 2024-10-11 20:18:47

三峡文言文结构特点的相关文章

文言文三峡的语言特点

文言文<三峡>的语言特点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行,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啸,悲凉的渔歌,构成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文言文三峡千古传诵的佳句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文言文三峡的翻译

三峡两百千米中,两岸连绵不绝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叠的山峰,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有时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多里的路,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 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则是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刷.水清,树荣(茂盛),山峻,草茂

三峡这篇文言文的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断缺: 2.哀转久绝,"转"通"啭",鸟叫声.

八上文言文有什么

八上的文言文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礼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初中必考文言文

人教版初中必考文言文:<出师表>.<马说>.<桃花源记>.<岳阳楼记>.<三峡>.<记承天寺夜游>. 北师大版初中必考文言文:<出师表>.<爱莲说>.<三峡>.<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 鲁教版初中必考文言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鱼我所欲也>.<论语十则>.

初中文言文篇目都有什么啊

初中文言文篇目共有70篇,包括<论语><桃花源记><三峡><与朱元思书><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传><小石潭记><送董邵南河北序><始得西山宴游记><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

三峡中写两岸连山的句子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是山水文言文. 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描写了长江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长江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

三峡的作者是谁啊

<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是山水文言文.不过,这段文字取自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并非出自郦道元之手. 盛弘之,南朝宋文学家,史学家.曾任临川王刘义庆侍郎,与鲍照友善,曾撰<荆州记>3卷,记述荆州地区的郡县城郭,山水名胜.内容翔实,语言峻洁优美,行文骈散相间,是出色的山水文学作品. 原书已散佚,散见<隋书·经籍志>云:"<荆州记>三卷,宋临川王侍郎盛弘之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