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望岳的背景

这首诗写于736年,是杜甫25岁时出游齐赵时所作,正值意风发的时期,又是登临五岳之首的泰山,借山言志,豪放不羁。通篇充满想象。杜甫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一生坎坷。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著名诗篇望岳便是在此背景下创作而出。

时间: 2024-10-04 11:08:21

杜甫写望岳的背景的相关文章

杜甫写了三首望岳什么内容啊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其内容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

杜甫写过什么诗

杜甫写过的诗太多了,比较大众化的就是<春望>,<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写过的诗歌主要有<望岳><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

杜甫写的诗有哪些

杜甫写的诗有<望岳>.<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等,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

杜甫的望岳全诗的解释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望岳赏析 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

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的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是杜甫晚年的重要作品.安史之乱以后,杜甫流离到四川成都,由于得到严武等人的资助,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到了一块荒地,盖了一座小茅草房居住下来,即"杜甫草堂".茅屋刚盖起来不久,就在这年的八月遭到一场暴风雨的洗劫,屋顶的茅草被刮走,屋内彻夜漏雨不止,诗人一家在寒冷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这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描写的景象.这首诗虽然写的是自己的茅屋,但是却展示了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以后民不聊生.颠沛流离.兵荒马乱的缩影,流露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写房兵曹胡马时的写作背景

<房兵曹胡马>为杜甫在洛阳所作,作于玄宗开元二十九年.诗人在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这段时期写下的此诗. 此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杜甫本善骑马,也很爱马,写过不少咏马诗.此诗可谓传神写意,自寓抱负.首联写其出身不凡,傲骨铮铮,颈联写其峻健敏捷,颔联写其忠诚勇猛的品性,尾联期望骏马立功于万里之外,当是与房兵曹共勉之意.整首诗的风格超迈遒劲,矫健豪放,沉雄隽永,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诗人在赞美胡马的同时也蕴含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报复.

杜甫写咏怀古迹时的背景是什么

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即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

杜甫的望岳描写的是哪座山

诗人杜甫的古诗<望岳>描写的是泰山,可以从第一句中"岱宗夫如何?"的岱宗看出,岱宗的意思为泰山. 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其中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挟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杜甫写的八阵图诗意是什么

诗意: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的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的声名.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下的石头阵,千古遗恨,应该是你灭吴失策没有成功. 诗歌:<八阵图>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背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赏析: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