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怎样使和氏璧完壁归赵的

蔺相如使和氏璧完璧归赵的做法: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时间: 2024-08-20 15:57:32

蔺相如怎样使和氏璧完壁归赵的的相关文章

完壁归赵中完壁归的意思

释义:完的意思是完整无缺的,壁的意思是和氏璧,是指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归的意思是归还. 完壁归赵的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近义词是物归原主.物归旧主等,反义词是久假不归.巧取豪夺等. 例句:我借了别人的东西,如今完璧归赵了.

完壁归赵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谁

生卒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意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劳,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

完壁归赵的主要人物是谁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式蔺相如,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讲述了战国时候赵国得到了一块和氏璧,秦国想要,然后为了不让秦王得逞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他胆大心细,智斗秦王,最后把和氏璧完好无损的返还给了赵国. 完璧归赵的故事,反映了蔺相如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利益,获得了外交上的一次胜利.

完壁归赵是什么意思

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赵:赵国. 是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完壁归赵的典故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成语故事中完壁归赵是什么意思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完壁归赵是什么故事

1.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2.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

完壁归赵是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蔺相如.秦昭王.赵王. 完璧归赵讲述了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此事蔺相如深知有诈,于是作为使者出使秦国,后通过计谋,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来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完壁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故事

1.完璧归赵:故事的起因是:秦国自恃强大,假意用十五个城换赵国的无价之宝和氏璧.故事的经过是:蔺相如到秦国向秦王献和氏璧,秦王对宝玉赞不绝口,但就是不提换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谎称和氏璧有毛病,要指给秦王看,借此骗回和氏璧,并用撞碎宝玉逼秦王答应交城.回到住处,蔺相如派人秘密将和氏璧送回赵国: 2.渑池之会:故事的起因是: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想在会见时侮辱赵王,侮辱赵国.蔺相如出谋,自己跟赵王前行,廉颇率军做好抗秦准备,在会见中,秦王要赵王鼓瑟并让人记录下来,以此侮辱赵国和国君.蔺相如以其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