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

《反不正当竞争法》列举了以下不正当竞争行为:

(1)采取假冒或混淆等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6)损害他人商业信誉或商品声誉行为;

(7)公用企业或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行为;

(8)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

(9)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

(10)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行为;

(11)串通投标招标行为。

【法律依据】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时间: 2025-01-20 10:36:26

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的相关文章

利用竞价排名不正当竞争违法吗

利用竞价排名服务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否违法,首先要确定利用竞价排名服务实施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如构成则是违法的.竞价排名是否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考虑购买竞价排名的经营者在行为上是否具有不正当性,即是否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法律依据: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查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查处的,依照其规定.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危害性有哪些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其危害性如下: 1.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竞争秩序混乱,形成不公平竞争; 2.他削弱和窒息了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应有的活力和作用; 3.严重阻碍了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不正当竞争的危害有哪些

不正当竞争的危害有: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竞争秩序混乱,造成不公平竞争:对其他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政府和执法机关的形象,增加消费者负担. [法律依据]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下列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 (一)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 (二)受交易相对方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三)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者在交易活动中,可以以明示方式向交易相对方支付折扣,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一).虚假行为 1.虚假标识行为: 2.虚假宣传行为. (二)限制竞争行为 1.滥用优势地位行为: 2.滥用行政权利行为. (三)不当交易行为 1.商业贿赂行为: 2.亏本销售行为.如欺骗性价格.歧视性价格.协议控制价格等,倾销行为. [法律依据]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不正当竞争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不正当竞争的判断标准有: 1.主体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3款的定义"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可见<反不正当竞争法>界定的主体仅三类: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2.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第二个构成要件为经营者在客观上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 3.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不正当竞争行为与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之间还应当存在因果关系. 5.主观过错 [法律依据]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如下: 1.采用假冒或仿冒等混淆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6.附条件交易行为: 7.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行为: 8.损害竞争对手信誉的行为: 9.投标招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0.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的行为: 11.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法律依据]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四条规定

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几种形式

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有: 1.采用假冒或仿冒等混淆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6.附条件交易行为: 7.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行为: 8.损害竞争对手信誉的行为: 9.投标招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0.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的行为: 11.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法律依据]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

什么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主要表现为经营者违反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该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

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有: 1.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行为:虚假广告.泄露商业秘密和侵犯名誉. 2.侵犯域名权的行为:抢注和混淆. 3.侵犯网页著作权的行为:抄袭和淡化. 4.侵犯内容著作权的行为:网络传播和复制. 5.以链接为手段的行为:深层链接和加框链接.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十二条规定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