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问鼎中原的典故

问鼎中原典故如下: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

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时间: 2024-10-05 23:20:53

急求问鼎中原的典故的相关文章

人未己知不可急求其知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人们还没有达到了解自己的程度的时候,不要过分着急的去追求了解别人. "己"就是指"自己","其"就是指"别人","人未己知"是"不可急求其知"的前提."己知"和"其知"都用了倒装的手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知己"和"知彼".

急求3个有关历史典故的故事

1.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中,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2.纸上谈兵: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以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3.名落孙山:吴地有人名孙山,为人滑稽多智.试期至,离乡赴他郡应举,乡邻中有人托其携子同往应试.试毕,乡邻子落第,孙山居榜末,先期回家.

急求历史典故中错失良机的例子

1.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而项羽没能杀掉刘邦,亦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 2.袁绍曾有机会挟天子令诸侯,因犹豫错失良机.田丰说袁绍曰:"涉都之计,既不克从,宜早图许,逢迎天子,动托诏书,号令海内,此算之上.不尔,终为人所禽,虽悔无益也."绍不从. 3.空城计,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

问鼎中原的典故

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用来比喻有私心,想占据所有.出自<左传>. 典故: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说:"大王您别

求奇货可居的典故

"奇货可居"出自典故<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成语"奇货可居"的相关补充: 1.释义: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2.近义词:囤积居奇. 3.反义词:宝货难售. 4.例句:可是他们把票子当做求奇货可居,非要足了钱不肯放回.

急求初二上几何加辅助线的方法

方法如下: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

急求有关孔子的学习观念的故事

以下是孔子学习观念的故事: 1.好学, 孔子是懂得谦虚的人,但是唯有好学这件事情他可是一点儿也不谦虚,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孔子自谓本性的良善或有人及之,这是孔子不敢自居的.求道作为孔子学习思想的主要特征,它的精义在于求道. 3."求道"这个词语是十分抽象的,有人认为求道就是终日沉思默想体悟大道理,但结果却是陷入歧途或者并无所得.孔子或许也尝试过这种方法,他也发现了其中的弊端,因此他给出解决的方法. 4.孔子好学的故事,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

谁有女主很坏的小说急求

<小妻吻上瘾>作者:洛心辰: <面瘫孟爷,结个婚吧>作者:沐子: <指染成婚>作者:炎水淋: <陆少的暖婚新妻>作者:唐玉: <猛犬老公宠妻过急>作者:浅兮: <腹黑娇妻怀里来>作者:卿青子衿: <入骨暖婚>作者:大周周: <隐婚甜妻拐回家>作者:夏意暖: <全世界都不如你>作者:浅茶浅绿: <闪婚厚爱>作者:旧时绵绵.

求宝刀未老的典故

宝刀未老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之雄风.典故:魏将张郃攻打蜀国的汉中地区(今陕西汉中),守将告急.老将黄忠请缨出战,并且让同是老将的严颜当副将.到了关上,两军对峙,张郃便笑黄忠这么老了还出来打.黄忠怒道:"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