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权的立法解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 根据《民法总则》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 根据《婚姻法》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时间: 2024-10-20 19:05:47
单位犯罪的立法解释的缺陷有: 1.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否定标准设置不当: 2.单位犯罪的形态结构认识不清: 3.单位犯罪的定罪量刑数额设置不妥: 4.单位犯罪的分离追诉理由不明.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31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由有权创制法律.法规的国家机关对其所创制的法律.法规所作的解释叫做立法解释.立法解释同被解释的法律.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税收立法解释特点:通常是事后解释 解释主体: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解释法律 ②国务院解释税收行政法规 ③地方人大常委会解释地方税收法规 判案适用性:可作判案依据
法定解释又称为正式解释.有权解释或官方解释.它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职权,对有关法律规定所进行的解释. 按照进行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法定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三种.
宪法的解释权属于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属于全国人大.宪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解释也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根据<宪法>第六十七条第一项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的职权.这项内容在宪法以列举的方式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范围,而且是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一项"职权".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渎职罪宣传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党委.政协.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均不属国家机关范畴. 司法实务中出现了协管.协警及治安联防人员受国家机关的委托从事公务的现象.为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立法解释规定: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宪法解释权由宪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属于全国人大.宪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解释也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