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科举制度具体内容超详细

科举制度:

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另辟有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时间: 2024-09-08 18:06:47

隋唐科举制度具体内容超详细的相关文章

隋唐是如何建立科举制度的

隋唐时期建立科举制度的原因: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子弟中选拔,而庶族子弟但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的注重门第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进行下去. 建立科举制度的方法:隋朝时期,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 建立科举制度的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招揽人才,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

隋唐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积极影响 1.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消极影响 1.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体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 2.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 3.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

科举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隋文帝杨坚开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距今约1400年.唐太宗推行科举.武则天首次开设"殿设",亲自选拔人才.科举制在清末废除,存在了大约1300年.科举之前,魏晋主要实行九品中正制,将人才划为九等,看重门第都是贵族子弟,寒门皆下流.汉时曾采用地方推举有德之人担任国家公职.例如曹操就举孝廉出身.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材.

科举制度的作用

科举制度的作用是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时期,其积极性还占主导地位.但在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非人道发展,科举的消极性越来越大.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在14世纪,

废除科举制度的朝代是

清末中日甲午海战失败,以及被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后,中国的对外战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至此,从上到下的中国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外国船坚炮利的威力.于是,不少文人学士.高官大吏,就把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归咎于中国文化不如西方,尤以科举制度是使中国文化落后之根源:都认为,科举制应予废除. 于是,在公元一九零五年,由袁世凯.张之洞等联名上奏废除科举制,改由西方的学校取而代之.准奏之后,在全国各地,县里设小学,省里设中学,北京设京师大学堂.从此,中国自隋唐以来,延续一千五百年的科举制度被连根拔了起来.

古代科举制度三科指的是什么

三科只要是指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而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虽然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唐朝科举制度过程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唐朝科举制度过程: 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唐太宗把学术文化提到与治国好坏相关的高度来认识.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武则天特别重视科举,曾一连几天在洛成殿亲自测试贡举人,并曾命令把在吏部复试者的名字糊掉而进行暗考,开了后世"殿试"和"糊名"的先河.武则

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进士科是隋炀帝推广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在隋朝时,科举制度并不是很完善,只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三种形式.到了唐代,科举制度才逐步完善. 科举制度有哪些弊端? 一.成为统治的工具 封建社会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二.束缚思想 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体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 三.产生家庭悲剧 由于科举制度及第者享有丰富的

宋朝的科举制度

宋朝的科举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变. 第一,宋朝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 第二,宋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分别是解试.省试和殿试.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 第三,从宋朝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 第四,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变,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强调通经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