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刃有余出自哪部著作

游刃有余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养生主》,意思是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在句子中充当谓语,也可作宾语。

扩展资料:

《庄子·养生主》记述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说一个熟练的厨师“庖丁”,其解牛的技艺之高超为梁惠王所叹服,问其所以如此的原因。“庖丁”回答说,我这把刀用了十九年了,解杀的牛也有几千头了,可是你看这刀刃还像是刚磨出来一样锋利。因为那牛体的骨节有空隙,刀口却薄得像没有厚度,把没有厚度似的刀口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它对于刀的运转必然是大有余地的了。

时间: 2024-11-08 07:01:26

游刃有余出自哪部著作的相关文章

三省吾身出自哪部著作

三省吾身出自<论语>这部著作.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包括16章. 原文如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注释: 1.三省:省,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

南橘北枳这则典故出自哪部著作

成语"南橘北枳"出自著作<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原文为<晏子使楚>:晏子出使楚国,却被楚王羞辱"齐人固善盗",晏子机智反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意思是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同一种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过犹不及出自哪部著作

过犹不及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是一个汉语成语,过:过分.犹:像,如同,犹如.不及:达不到.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的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应恰如其分. 典故:春秋时

朝三暮四出自哪部著作

朝三暮四出自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的成语典故,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原文:宋有狙(jū)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选自<列子·黄帝篇>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出自哪部著作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出自汉李陵<答苏武书>,意思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最可贵的在于心灵上的沟通. <答苏武书>是一篇创作于西汉时期的散文,始元六年(前81),苏武得归,修书劝李陵归汉,李陵以此书作答.这封信的主旨是为自己的投降行为解脱.信中战斗场面写得极有声色,显然是要说明,当时因为双方兵力悬殊,己方将帅的不顾大局,武帝处置(诛陵全家)失当,所以,自己投降完全是出于不得已,进而使读者产生同情:此外,屡用强烈对比,如身处异域而怀念故土,以寡兵深入众敌而浴血奋战,苏武持节荣归而自己居人篱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哪部著作

1.此话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礼运>,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中国典章制度书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根据郑玄的话,认为"名<礼运>者,以其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阴转旋之道".<礼运>实际上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尤其是书中的"大同&qu

春风得意出自哪部著作

出自唐代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时候,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名叫孟郊,河南洛阳人. 最初隐居在高山,称为"处士",性情非常耿直. 因此很少有人能和他合得来,只有大诗人韩愈和他一见如故. 因此后人有"韩孟"之称.他们两人在诗的风格上也有相似的地方,常常唱和于诗酒之间.

既来之则安之出自哪部著作

既来之则安之出自于<论语·季氏>.解释: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抱怨.骂街.歇斯底里没有用,不如静下心把这手烂牌打得不要太惨吧.全文是:"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用法:复句式:作状语: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安心.反义词:来无影,去无踪.

成语刻舟求剑是出自哪部著作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