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羞,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通伶仃,孤苦无靠;

3、世,通逝,死;

4、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

5、邪,通耶。

二、一词多义。

1、诚,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2、幸,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不自所怙,知道,动词,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三、词类活用。

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东,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作动词,在东边居住,名词客用作动词,客居;

3、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什么夭折;

4、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什么事业;

5、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时间: 2024-08-18 03:47:12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的相关文章

祭十二郎文高中选修几

不是必修,是选修.<祭十二郎文>是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一篇对其侄十二郎所写的祭文. <祭十二郎文>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

祭十二郎文与传统祭文的区别

区别: 1.传统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2.<祭十二郎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那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

祭十二郎文与陈情表的比较

1.<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写的祭文,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写出了自己对侄儿死去的惋惜,也写出了自己无限的哀痛: 2.<陈情表>是李密为了陪祖母拒绝去当官而给皇上写的类似奏折的东西,他的语言相对来说读上去比较严谨和委婉,但也让人为之动容. 苏轼曾说过: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祭十二郎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韩愈写<祭十二郎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与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 2.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 3.表达作者自身宦海沉浮之苦

祭十二郎文的经典名句

1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2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 3.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4.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5.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6.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 7.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8.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9.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

水上音是什么意思

水上音就是笛声,先闻水上音出自清代袁枚的<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

俱的意思古文

俱的的古文意思一般有这几种: ①在一起:同行:同来.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来,好风与之俱." ②一起:同.游褒禅山记:"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③全:都:皆.祭十二郎文:"吾与汝俱少年." ④相同:一样.王充论衡·逢遇:"伊尹.箕子才俱也,伊尹为相,箕子为奴."

何为而在吾侧也句式

"何为而在吾侧也"是反问句式.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何为而在吾侧也出自祭十二郎文.

孤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孤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分别有四种: 1."名"幼年丧父的孩子.祭十二郎文:"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2."形"孤独:单独.归去来兮:"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陈情表:"祖母刘悯臣孤弱." 3."名"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殽之战:"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赤壁之战:"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4."动"辜负.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