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考试

一般在八九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一般八九月开考,前三场要考半个多月,都考完送批估计少说得一个月,再统计、发榜,应该在十月左右放榜。《新唐书志第三十四选举志上》有云:“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会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名目之一。所以,唐代并不存在会试。皇帝亲自监考,但是不一定亲自出题;考试形式为笔试。

显庆四年,唐高宗亲自在大殿上开科取士,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是科举史上第一次“殿试”,此次殿试规模不大。载初元年,武则天即将称帝,她亲自主持考试,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新唐书志第三十四选举志上》:“举选不繇馆、学者,谓之 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 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焉。既至省,皆疏名列到, 结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

时间: 2024-09-21 13:39:30

唐代科举考试的相关文章

我国唐代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科举制度. 唐承隋制使科举考试制度化并逐步完善.唐初科举分两种:①常科岁考一次,主要有秀才.明经.等科目.明经.进士为主要应试科目.②制科由皇帝主持按形势需要临时下令举行.制科名目繁多其中较常见的为贤良方正等科.科举考生来源有:由各级学馆荐举者称生徒:经州县荐举者称乡贡.乡贡名额由中央分配,有才能者不受名额限制:不论门第等级和贫富,均可怀牒自列于州县参加考试,逐级选拔到京师,会同生徒参加尚书省考试. 应制科试有现任各级官吏和业已进士大都由大臣荐举.科举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当时有识之士都愿报考

古代科举考试的排名情况

童生指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资格之前学习举业的读书人,秀才指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有知识的人.解元是中国唐代对乡试第一名的称谓,中国唐代科举中举进士者都由地方解送入试,沿称乡试第一名.状元又称鼎元,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是在最后一关考试中得到进士第一名的名称.榜眼科举时代对殿试第二名的美称.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

李白参加过科举考试吗中过状元吗

李白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没有中过状元,正史,野史,史书等文献均中无记载.李白被称为异国使者是后人根据其祖籍碎叶所杜撰,被称为供奉翰林是由名流所举荐. 李白生平概述: 李白十五岁任剑任侠;二十岁后游历蜀中多处名胜古迹;李白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之路,故选择一终南捷径.李白曾渴望建功立业,被朝廷召去长安,但其过于自负,爱好自由,被朝廷放还.后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曾辞亲远游,创诗歌无数,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科举考试中级别最高的是什么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类似今天高考的榜首.目前在史籍中留有名号的状元约有七百多人左右,他们都是在苦读之后,才一举天下知,成为当时科考上的佼佼者.因历朝历代多以文艺及哲理为取才的标准,虽然这些状元中不乏政治家.史学家,但仍以文学家为多.其中较为人知的有,唐代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张孝祥.文天祥.吕蒙正,明代的胡广.杨慎,清代的翁同龢.张謇等.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但大多数的状元,因为个人的因素或当时环境的牵制,使其一生不能大伸手脚,有所作为

唐代科举制考试的内容

唐朝时期的科举考试主要有儒家经典.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常设科目以及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非常设科目以及考试各科所习专业课程.还有皇帝特别主持举行的制科. 考试的方法有口试.帖经.墨义.策问.诗赋五种.帖经是唐代考试的一种重要项目,各科均须帖经.方法是主试者将经书上的字任取一行,上用纸帖盖3字,令考生将被遮盖的字读或写出来.墨义是主试者从经书中提出若干问题,令考生就书中原文笔答,不加解说.策问是主试者就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生产等方面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应试者发表意见

清朝科举考试考什么

清朝科举考试考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科举考试发展到明清两朝,已日臻完善,进士科考试是明清科举的主要形式,它共分为三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不过在此之前,读书人必须通过由本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由知府主持的府试,取得童生的身份,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在清朝,县试多在二月举行,而府试则在八月.

科举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

科举制度从唐朝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前三名叫什么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 殿试,为宋.元.明.清时期举行的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对.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

古代科举考试科目有哪些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科举制度的内容和形式从隋朝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从各个朝代科举设置的科目和形式的变化可以看出统治阶层的用人取向,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人才需求.各朝代如下: 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经济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形式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