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特色文化

民和特色文化有纳顿节、刺绣、七里寺峡花儿、傩舞、平顶软帽等。

1、纳顿节:是民和县土族独有的民俗活动,从纳顿节中傩舞傩戏的内容、形式、服饰等考证,纳顿节当起源于元代中期,完善于明代早期。

2、刺绣:是青海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工艺美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和特色,以平绣为主,还有盘绣、拉锈、网绣、锁绣等绣法。

3、七里寺峡花儿会:已有百年历史,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八方群众盛装举伞结伴而来,六七万人云集峡谷,通宵达旦对唱花儿。

4、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起源于汉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

5、平顶软帽:当地人头戴平顶软帽,顶帽分黑、白二色,白色是单的,多用于热天;黑色是夹的,多用于冬季,颜色有黑、白、褐、深蓝等多种。

时间: 2024-08-04 07:15:09

民和特色文化的相关文章

罗源县特色文化

罗源县特色文化有畲族服饰.畲族山歌.罗源角梳制作工艺.八井拳.福州软木画等. 1.畲族服饰:畲族服饰主要特色体现在女性服饰上.畲族自古以女性尊贵而世代相传,把女性视为皇家公主.凤凰象征,因而服装以凤为线条.饰物以凤为基调而抽象展开,头饰更以凤凰的整体轮廓科学地装点,全身上下处处体现凤凰吉祥之意,故称凤凰装. 2.畲族山歌:旧社会畲民没有受文化教育的机会,把学歌唱歌作为一种重要文化生活.所以20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民歌普及率较高,常以歌代言,沟通感情:以歌论事,扬善惩恶:以歌传知,斗睿斗智,形成一套

民勤县特色文化

民勤县特色文化有赛诗.戏曲.社火.悬挂柳树技.编花绳等. 1.赛诗:清代以来,每年端阳节和重阳节,文人墨客聚集在一起作诗.吟咏比赛,其内容或凭吊先贤,或抒情言志,或写景状物,或颂扬.揭露时世. 2.戏曲:民勤小曲在全县范围非常流行,有"十里亭""绣荷包""下四川""小放牛""小姑贤"等60多个曲目.各种曲调各地在不同年代都添有不同内容的唱词,或抄写成册,或心记口传. 3.社火:社火是古代一种在社日祭祀土神的

南江县特色文化

南江县特色文化有南江疍民风俗.滑竿.火塘.打三朝.说春等. 1.南江疍民风俗:疍户是广东最早的一个以"舟楫为家,捕鱼为业"的居民群落.疍民本是南江最早的居民之一,因所居住的渔船外形极像蛋壳,故被称为"蛋家".有人考证,蛋即疍,原为河坦.岸的意思. 2.滑竿:  滑竿这种古老的交通工具至今仍在民间流行,只不过乘滑竿是山区人的一种时髦,也别有一番情趣,特别是抬滑竿的人报路象在表演对口相声,如见前面有两位姑娘,必须小心让路,前面抬夫报:"路边两朵花",

南沙区特色文化

南沙区特色文化有黄阁麒麟舞.南沙赛龙艇.南沙水乡婚俗.南沙妈祖信俗.后船歌等. 1.黄阁麒麟舞:每逢佳节喜庆,神诞醮会,秋色出游,农民就舞起麒麟表达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故民间有"麒麟献瑞"一说. 2.南沙赛龙艇:南沙赛龙艇赛龙艇是龙舟文化的延伸.清朝,珠江三角洲下游的人们,在秋收过后举行划艇比赛以庆祝一年的收成,渐成风俗. 3.南沙水乡婚俗:南沙水乡婚俗南沙河涌密布,形成了独特的水乡婚俗.清代,疍家人就有着以唱歌作为青年男女择偶手段的习俗. 4.南沙妈祖信俗:粤与闽连疆,

清徐县特色文化

清徐县特色文化有二鬼摔跤.徐沟背铁棍艺术.老陈醋.砖雕.清徐彩门楼等. 1.二鬼摔跤:是一人背驮二鬼(傀儡道具)进行表演的汉族民间舞蹈形式.到清末民初时,该表演达到了最兴盛的时期. 2.徐沟背铁棍艺术:徐沟背铁棍艺术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被誉为空中舞蹈. 3.老陈醋:山西酿醋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清徐人便已经以"液态发酵"方式,在各家各户的院子中用缸.瓮酿醋. 4.砖雕:脊领.影壁.花墙.门楼等砖雕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量很大,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清徐砖雕技艺的发展. 5.

南召县特色文化

南召县特色文化有南郑县协税高跷社火.南郑桄桄戏.扫五穷.勉县武侯祭祀活动.彩船等. 1.南郑县协税高跷社火: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表演曲目繁多,内容非常丰富,仅老艺人白敬民(协税镇上街村社火会会员)处,就保存有所扮演的新旧折子戏剧目180余个,大戏20多本. 2.南郑桄桄戏:明代末年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梆子声腔剧种.唱腔既有秦腔的高亢激越之美,又有陕南地方音乐优雅柔和之美. 3.扫五穷:扫五穷又称扫五魔,扫五群,即扫除邪.怪.灾.病.贫五种魔群,是一种鲜见的传

邛崃市特色文化

邛崃市特色文化有邛陶烧造技艺.固驿春台会.邛茶制作技艺.夹关高跷.孔明灯制作技艺等. 1.邛陶烧造技艺:始烧于南北朝,兴盛于唐,衰落于宋,是经历了约9个世纪的中国古代陶瓷民窑. 2.固驿春台会:是邛崃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轴线,固驿镇正好是这条轴线重要节点,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3.邛茶制作技艺:公元前331年所置临邛城辖今崇州.新津.大邑.都江堰等,隋朝时甚至包括名山.芦山,川西主要产茶地,是历史上名符其实的茶县. 4.夹关高跷:起源于春秋时代,汉魏六朝称之为"跷技",宋代叫&q

平昌县特色文化

平昌县特色文化有丧葬.四川翻山铰子.登高节.巴中皮影.哭嫁等. 1.丧葬:祭奠仪式有客祭.堂祭和家祭三种,祭祀活动的主持称赞礼生.家祭通常采用明清时流行的"出堂三献"或"对灵三献"仪式,都有吟诵祭文形式.祭奠仪式结束则进行封棺仪式.最后由孝歌班子通宵达旦坐唱孝戏或孝歌才算结束. 2.四川翻山铰子:四川翻山铰子是一种挥舞和打击"铰子"(铜质小钹)的男子舞蹈.主要分布在平昌县的西兴.响滩.白衣和相邻的营山县老林.双河一带. 3.登高节:3月4日是平昌

安县特色文化

安县特色文化有跳端公.制草纸.过桥拜.娃娃拜狮.制陶工艺等. 1.跳端公:在清末就已出现,仪式古老,唱词丰富,反映出本地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 2.制草纸:又称土纸,旧时多用于点火与保存火种,制成盒子可装衣服.鞋帽等物,也有人用于制造纸壳.纸板. 3.过桥拜:又称拉保爷,孩子父母事先备好酒菜,再准备桃弓柳箭,一大早将孩子抱到桥头等候,看到端庄的男人,请他取名字,让孩子给他叩头,拜为干爹. 4.娃娃拜狮:逢社这天,必耍狮灯,父母将娃娃抱给笑头,笑头抱着娃娃给狮子拜三拜,在狮子肚子下面钻三次,再在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