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政自由裁量权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权限,基于法律、法规及行政的目的和精神,针对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自由选择而作出的公正而合理的行政决定的权力。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对如何认识行政自由裁量权、如何制约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如何加强和完善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司法审查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

时间: 2024-10-13 08:58:14

什么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相关文章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有哪些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有: 1.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处罚法定的原则. 2.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程序正当原则,严格遵守行政处罚的法定程序. 3.适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法律依据] 根据<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若干规定>第七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根据法律目的,全面考虑.衡量违法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相关因素,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有多大

所谓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在正确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的基础上,为求得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充分有效地发挥自己主观能动作用,独立.正确地处理各类案件的一种权力. 自由裁量权限度:适用实体法上的自由裁量权我国 现行法律 规范数量众多,许多法律存在交叉和竞合的现象,还有些法律之间存在矛盾和不协调之处.即使是某一具体法律,也往往存在许多原则性的规定及一定的适用幅度.这些都为法官适用实体法的自由裁量权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刑罚裁量权的消灭事有哪些情况

刑罚裁量权的消灭事由有以下三种: 1.犯罪人在判决前死亡: 2.自诉案件的自诉人撤诉: 3.犯罪人在判决前获大赦. 刑罚的消灭,是指由于出现法律规定的原因,致刑法对特定犯罪人的刑罚权利灭失. 刑罚消灭的事由有刑罚裁量权和刑罚处罚权的消灭两种.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简述我国行政许可设定权主体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法律的形式设定行政许可: 2.国务院可以通过制定行政法规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必要时,可以通过制定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3.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设定行政许可: 4.省级政府规章设定临时行政许可: 5.国务院各部委.省级以下地方政府制订的规章.党组织.具有公共管理的组织.企业.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没有行政许可设定权.

如何理解自由量裁权

自由裁量权,是指税务机关或其他其他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事实要件确定的情况下,在法律授权范围内,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条件.自行选择行为方式和自由做出行政决定的权力,其实质是行政机关依据一定的制度标准和价值取向进行行为选择的一个过程.

行政案件能否调解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教育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是指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也是各种教育行政执法形式都应遵循的共有原则. 1.遵循合法的原则,这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治精神进行管理,越权无效: 2.遵循合理性原则,这是针对行政执法中享有的自由裁量权而提出的,本着既能承认自由裁量权的作用,有应加强对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3.遵循权责统一原则,即权利的行使和责任的承担要统一,不能只行使权力而不承担责任.

简述公务员依法行政的原则

1.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 2.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3.程序正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机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

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区别是什么

一.案件性质不同. 行政诉讼解决的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争议:民事诉讼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 二.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 行政诉讼由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提起,行政主体没有起诉权和反诉权: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都有权提起,并互相有反诉权. 三.举证责任不同. 行政诉讼就具体行为是否合法由被告负举证责任:民事诉讼则"谁主张,谁举证". 四.是否使用调解不同. 行政诉讼除行政赔偿诉讼以外不适用调解:民事诉讼中调解是一项基本原则. 五.适用法律依据不同. 行政诉讼以行政实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