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说的无常是什么意思

无常,即是无人无我,亦无一物,因为世间一切事物与人,皆是本质的运动现象,没有绝对常在的自我与实性。即常性,随运动的衍化而消亡,犹如波浪一样的存在,没有永生,没有不死,却也没有真正的死亡。随着各种条件的聚集,一切事物与人,亦能再次显现,虽然已经不是以前的人与物了,但本质上并没有什么改变。改变的只是外表的现象与种种心识境界。

由此而知,世界无神,本来平等,一切动相,没人可得,执着妄动,即是苦本。

故佛说只有离心意识,才能回归本质成佛解脱,不着人我。

时间: 2024-10-22 06:56:09

佛教所说的无常是什么意思的相关文章

佛教所说的开光是什么

开光,是佛教特有的一种仪式,当然外道也有类似的仪式.在<藏汉大辞典>开光"是这样解释的:在智慧坛城中为佛像.灵塔.经典等灌顶,迎神安住的仪轨". 其核心内容是迎神安住",是将法界智慧圣尊迎请融入佛像.灵塔.佛经等,与佛像.佛经.灵塔成为无二无别,安住不动. 在请圣入像安住的同时,请本尊加持和开启与会所有信众,包括主法法师,自性本有的智慧光明.是开启自己本具的智慧光明,是开自己的光,不是开佛像的光.开启了自己智慧之光,开启自己慈悲之光,驱除无明的黑暗,这才是开光的真

佛教所说的慢是啥意思

慢,就是傲慢的意思.是人生的大烦恼之一,它会障碍我们的事业.家庭,佛经中告诫我们要尽力通过修行减轻这种我慢的心理. 慢的情况大致有如下几种: 自己比别人强,心里生出傲慢:自己与别人差不多,但自以为比别人强而心生傲慢:.自己不如别人,自己虽然知道不如别人,但内心不服气,说对方没有什么了不起,心生傲慢.

佛教人有六重梦境分别指的是什么

佛教人有六重梦境指佛家的欲界的六欲天,佛教所说诸天,分布于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之中.其中欲界诸天,主要有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称为欲界六天,或直接称为"六欲天".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

佛教说的心是什么

心是由受.想.行.识四大心王所组成的.人和一切有情众生皆因"神识"受业力牵引而流转生死.心指无形的精神作用,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八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业力能牵引"神识"的根本即在于:人们在任何起心动念或造作之时,均将种种感"受".加以分别(即"想").传递(即"行").储存到阿赖耶识.从起心动念.分别妄想.到阿赖耶识的过程.也即在深埋业力种子,无论经历多少世.多少劫.这

佛教中一劫是什么意思

劫,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单位,佛家认为,天地的一成一败谓"一劫",这也亦泛指一段很长的时间.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佛教所说的小劫,是怎样计算的呢?是根据人的寿命来计算的.佛教经典里说,人的寿命从80000岁开始,然后每100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的寿命10岁为止,然后再从人的寿命10岁开始,每过100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到80000岁,这样一增一减就叫一小劫.

一劫有多少年

劫,是一个时间单位.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佛教所说的,是根据人的寿命来计算的.佛教经典里说,人的寿命从80000岁开始,然后每100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的寿命10岁为止,然后再从人的寿命10岁开始,每过100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到80000岁,这样一增一减就叫一小劫,一小劫以现在的年数来计算,是(80000-10)×100×2=15998000年.那么一小劫就是15998000年.佛教所说的中劫,就是20个小劫.那么它的公式就是15998000×20=319960000,可见一中劫的时间就是31

小罗汉什么意思

"小罗汉",即"阿罗汉"的简称,是小乘佛教践行者所取得的最高果位.佛教分大乘和小乘,它们在教义.教理.修行的目的和方式等诸方面都有差别. 据佛教所说,修行者要达到阿罗汉果位,必须经过四个等级,最高等级即"阿罗汉"果位.据说达到阿罗汉果位者,已经断除一切愁烦和疑惑,证得涅巢,获得解脱,不再进入生死轮回,应当受到天人的供养,是故,"罗汉"的意思又为"应供". 在中国佛教寺院里,我们时常可见到有"十六罗

圆寂是怎么断气

圆寂断气就是慢慢暂停了呼吸,佛教用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槃"或"涅槃",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故后称僧尼死为圆寂. 虹化就是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现象.据说,修炼大圆满到很高境界的高僧在圆寂时,其肉身会化作一道彩虹而去,进入佛教所说的空行净土的无量宫中.在西藏历史上,虹身成就的事例非常之多.圆寂其实是佛教语,指僧人死后升天.

摒除杂念什么意思

摒除杂念意思是排除,除去心中乱七八糟的念想,只要不是佛教所说的正念,其他一切念都可视为杂念.集中精神的最大障碍在于缺乏动机.一个人倘若对功课无兴趣,也无法找出任何意义,这时要集中注意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