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的作者是谁

伊林:是我国读者十分熟悉的著名苏联作家。他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之后的30多年中,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著作。

时间: 2024-08-26 08:17:31

大自然的文字的作者是谁的相关文章

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

1.<大自然的文字>中有:石灰石.漂砾.星星.云.鸟等几种文字.该书的作者是伊林,1896-1953年前苏联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生于乌克兰.他一生写下了许多科普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几点钟>.<人怎样成为巨人><黑白>.<五年计划的故事>.<山与人>,<人与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对苏联科普文学有一定贡献,而且对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2.<大自然的文字>是2

大自然的文字还有哪些

1.通过大树的年轮,我们知道了它的年龄. 2.如果老鼠.癞蛤蟆.蛇.青蛙乱跑,我们知道了要地震了. 3.如果蜻蜓.燕子低飞,明天会下雨. 4.大雁在编队南飞,就说明秋天到了. 5.如果小蝌蚪在水中游,说明春天到了. 6.如果你看到蚂蚁在搬家或围起围墙,说明出门就要带伞, 7.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代表一岁. 8.如果天上有扫帚云或棉花云,三天内准会下雨.

哪些谚语中包含了大自然的文字

1.云下山,地不干.云绞云,雨淋淋. 2.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3.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4.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5.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6.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7.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8.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9.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10.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11.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12.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火烧云与作者的资料

火烧云是萧红创作的现代文学作品<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 作者简介:萧红,生于1911,卒于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

第一本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是谁

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全名为伊利亚·雅科甫列维奇·马尔夏克.他是前苏联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生于乌克兰.他一生写下了许多科普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几点钟><黑白><五年计划的故事><天气陛下><大自然的文字><山与人><人与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对苏联科普文学有一定贡献,而且对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其中<天气陛下>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大自然的文字>

10万个为什么作者是谁

原名伊利亚·雅科甫列维奇·马尔夏克,1895年出生于乌克兰,逝于1953年.前苏联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 代表作品有:<十万个为什么><几点钟><黑白><五年计划的故事><天气陛下><大自然的文字><山与人><人与自然><改造行星>等.

冰心的腊八粥表达了什么样心理

冰心的腊八粥表达了感恩之情,和后辈人对先一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以及对敬爱的周爷爷的尊敬.爱戴和思念之情.腊八粥是冰心纪念周总理逝世三周年的精心之作. <腊八粥>并非一篇纯粹的忆旧文字.作者也用"满蕴着温柔"的委婉尽意的笔致,抒写着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然而,在这篇散文中,拨动读者心弦的,并不限于往事的回忆:孩子们那"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准备煮腊八粥的情景,来得更直接,更强烈,更具肃穆与天真的感人的力量.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下一句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没有下一句.这一本书的名字.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2016年6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蒲思恒.该书所录文章的作者来自各行各业充满了对青春.对人生的体验与感悟. 本书为暖心文集.这些文字的作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中有律师,有学生,有新媒体运营者,有教师,有自由职业者,他们以文字与音乐为生,在网络上写下自己的生活与感悟.这些作者的文章风格各异,体裁多样,代表了不同年龄段.不同阅历的人对生活的代表性感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提出的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张璪提出的.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外师造化"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