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凯恩斯陷阱的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陷阱的流动性偏好叫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是指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的情况。西方经济学认为,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供求,流动偏好代表了货币的需求,货币数量代表了货币的供给。货币数量的多少,由中央银行的政策决定,货币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利息率。但是,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低于某一点的利率,人们就不肯储蓄,而宁肯把货币保留在手中。

时间: 2024-09-09 02:49:04

什么是凯恩斯陷阱的流动性偏好的相关文章

若经济进入凯恩斯陷阱

采取量化宽松政策.这政策尝试透过削减短期目标利率以外的手段刺激经济. 量化宽松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而且周期也较长.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 量化宽松调控目标即锁定为长期的低利率,各国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

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的政策含义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当一段时间内利率保持在极低水平时,货币政策失效,即无论央行怎样尝试通过增加货币量来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实际产出和利率水平都几乎不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想货币供应量增加(假定货币需求不变),那么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极低水平,那么

流动性偏好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 1.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2.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3.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基本观点

存量货币理论即将货币当作一种资产的货币理论,也就是所谓的现代货币理论或资产组合理论主流货币理论的代表人物,从凯恩斯到希克斯,到弗里德曼,到托宾等都倾向于仅把货币当作一种和其他资产形式除了具有不同的流动性之外无差异的财富持有方式,而忽视了货币最本质的功能,即方便交易和融通生产的功能.这种货币资产观将和流动性偏好理论以及外生的货币性一起导致廉价货币政策.他们认为日常生活中的货币利率在计划的储蓄流量和计划的投资流量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于消费者而言,费雪引入了一个时间偏好的概念,认为与未来一单位收入相比

凯恩斯用什么来解释有效需求不足

对于消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运用三个基本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及流动性偏好来加以解释.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 2.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使得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价格的贴现率.凯恩斯认为,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对比关系.对应于既定的利息率,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高

什么是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

就是要国家政府出面来干预经济,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方式. 凯恩斯经济学由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提出,并由其追随者发展与运用的一套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与政策.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失业的必然性.凯恩斯认为,他的理论要说明什么力量决定就业量.具体来说,就业量取决于产量,产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因此,他的理论的核心就是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平衡时的总需求.这种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它们由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所决定.这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决定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规律和决定

凯恩斯定律

1.有效需求原理和消费倾向的心理法则.<通论>的核心内容是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不足原理是对总需求恒等于总供给传统教条的否定.凯恩斯认为不是供给决定需求,而是需求创造自已的供给.这一说法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之为凯恩斯定律. 2.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一般是指支付能力的需求,他考察的是社会的总需求,他是用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的交叉点来加以说明的.其含义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即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 3.有效需求决定社会总就业量和产量水平,而有效需求的直接决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凯恩斯主义指出,通过利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借助于工资的变化来调节劳动供求的自发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地创造出充分就业所需要的那种有效需求水平. 在竞争性私人体制中,三大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使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的总供给水平,从而导致就业水平总是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因此,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政府必须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足够水平的有效需求.凯恩斯最根本的理论创新就在于从经济学理论上证明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合理性,这是凯恩斯主义出

凯恩斯之谜具体是什么

凯恩斯消费函数之谜 根据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家庭是根据持久收入而不是根据本期收入来决定消费水平的.当本期收入高于平均值时,他们倾向于把差额储蓄起来,当本期收入低于平均值时,他们往往动用储蓄或举债,以便使消费在生命周期内平滑,即家庭对稳定消费的偏好胜过对不稳定消费的偏好.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假说解开了所谓的"消费之谜",说明凯恩斯消费函数中的本期收入和当期消费之间的联系是很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