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的由来

“庄”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产生时间可能更早。“庄”字的基本义是是严肃、庄重。“庄”字有盛大之意又引申为大路,又引申转指庄园、村庄。旧时庄也指有较大规模或作批发生意的商店。

时间: 2024-09-03 14:50:37

庄的由来的相关文章

庄姓由来

庄姓来源于芈姓和子姓.第一支芈姓.<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有这样记载:"楚庄王后,以谥为姓."楚庄王,春秋时楚国君,芈姓,名旅,公元前613-前591年在位.所谓"楚庄王后",就是说庄姓是春秋时楚国公族芈姓的后裔.楚庄王系春秋五霸之一,庄姓这支出自"楚庄王之后",当时的居住地就在楚国的领域,大约是今长江和汉水之间的湖北地区. 第二支子姓.子姓出自宋国,开国君主为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公元前799-前766年在位的戴公,名武庄,其后人便以他

望都的由来

1.望都县历史悠久,传说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孙帝喾生活在县域西北,帝喾第三妃庆都生尧于丹陵(现顺平界伊祁山.尧山),尧被封为唐侯后筑城奉母居住,并将此城命名为庆都城.夏.商.周三代庆都城属冀州,战国时期赵国置庆都邑. 2.秦王赢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灭六国,析庆都邑为二县,北部为曲逆县,南部为庆都县.庆都县治故县(今固现村),属恒山郡.西北以伊祁山与曲逆县为界,地域包括今唐县.顺平县一部及望都县大部,人口约3万户12万人. 3.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改置望都县.望都县名的由来

句容的由来

古城句容,上古时期为扬州之域,春秋属吴,战国先属越,后属楚,秦代属鄣郡.西汉时期就设置县,属丹阳郡管辖,开始叫句容.关于句容名称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以山取名.明<弘治句容县志>.民国<今县释名>均注明:县内有勾曲山(即茅山),山形似"己",勾曲而有所容,故名勾容,又名句曲.古代句勾二字相通,因此称句容.二.以山.水取名.清<乾隆句容县志>转载明万历<句容县志>称:"句容有句曲山,山形如'己'字.箕距三茅绛岭,襟带九曲秦淮,县治

庄晓曼结局-庄晓曼结局是什么

庄晓曼结局介绍 结局1 刺杀藤野博文的时候,得手之后,被日本人杀死. 结局2 红色芳华结局中,经第二号改造学习后继续进行潜伏工作,在监狱中与肖途的最后一别也着实让人心跳加速,最后庄晓曼前往台湾,被美籍华人记者救出二人结婚. 隐形守护者 <隐形守护者>长篇真人互动影像体验(橙光授权改编新作),创造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谍战传奇!人间正道是沧桑!谨以此作品向曾经奋斗在秘密战线的无名英雄们致敬!

壶口瀑布名称的由来

1.远看壶口瀑布,宽阔的河滩地上突然凹下去一块,平静的黄河水瞬间变得汹涌起来,争相泄入壶口之中,这就是壶口名字的由来. 2.壶口瀑布位于吉县城西45公里.距临汾市16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此地两岸夹山,河底石岩上冲刷成一巨沟,宽达30米,深约50米,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黄河浪涛激起一团团雾烟云随着水雾的升高,烟云由黄变灰.由灰变蓝,景色奇丽,有"水底生烟&quo

卫庄梦到赤练在哪一集

1.卫庄梦到赤练在第20集--风中飞沙,赤练想从胜七口中套出卫庄下落失败并被胜七重伤,接着版陷入曾经的回忆权.第21集--韩梦寒梦,这集主要描写少女时期赤练,也就是红莲与少年卫庄相遇的场景.以前是回忆时期的截图. 2.题主说的赤练回忆集中zd在秦时明月第四部,秦时明月之万里长城里.

金骏眉名字由来的寓意

金骏眉名字的由来,主要取以下几个意思. 金 金表示珍贵贵重,也指此茶中干茶带有金色,且茶汤金黄. 骏 "骏"字主要有四层涵义:a.金骏眉研发人员多为骏字辈,比如操刀的师傅梁骏德:b.当时的茶芽不均,外形似马(海马状),而马则奔腾之快也:c.试产此茶伊始希望此产品能像骏马奔腾一样快速推广:4.同"峻",表示茶青采摘于崇山峻岭之中. 眉 形容外形.眉者,乃寿者长久之意,且茶类中好芽制成称者,如有寿眉.珍眉等,所以眉本意是指细小的高级茶尖.茶芽.

庄在康熙字典是多少画

庄在康熙字典是6画.<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玉书.陈廷敬.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

国徽的由来 国徽的由来简述

1.1950年,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第二次会议,毛泽东宣布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徽图案通过后,由梁思成推荐,清华大学建筑系高庄规范并简化了国徽的几何设计图稿,于当年8月最终完成.1950年8月18日在政务院会议室召开的关于国徽使用.国旗悬挂.国歌奏唱办法及审查国徽图案座谈会上,高庄的修正方案被最终采用.修正后的图案在绸带.稻粒和形状上有所变更.会后高庄和徐沛真对国徽进行定型,绘制了墨线图和剖面图上报中央政府. 2.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将这一设计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