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

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十条 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第八十三条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十四条 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时间: 2024-11-05 06:16:36

简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的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是什么

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是: (1)协商程序.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寻找纠纷解决的具体方案. (2)申请调解.调解程序是指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 (3)仲裁程序.仲裁程序是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的程序. (4)诉讼程序.根据<劳动法>第83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

劳动争议处理遵循原则是什么

劳动争议处理遵循原则是: 1)在查清的基础上,依法处理劳动争议原则. 2)当事人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3)着重调解劳动争议原则. 4)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的原则. [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有效吗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已经失效,已经废止失效,现适用的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当和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这时了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还有效吗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已经失效,已经废止失效,现适用的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当和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这时了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有哪些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有: 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专门处理与本单位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的群众性组织;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专门机构; 3.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也担负着处理劳动争议的任务. [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形式是:1.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2.依法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3.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劳动合同变更有哪些程序

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 1.用人单位书面向劳动者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告知劳动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理由,变更的内容. 2.在一定的期限内双方进行协商. 3.签订变更协议,载明变更的具体内容,变更的时间.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是什么

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 劳动能力鉴定程序: (一)对照<职工工伤与职工病致残程度鉴定>看是否构成伤残及等级程度及护理依赖等级; (二)制作<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书>,并填写<职工丧失劳动能力鉴定表>; (三)制作<生活自理障碍鉴定申请书>; (四)向劳动部门速交相关申请书及医疗材料(包括病历.CT报告单等); (五)领取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障碍等级报告; (六)征求委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