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霜帝国的首都白沙瓦是春都吗

贵霜帝国的首都白沙瓦是春都。

贵霜帝国地处中亚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国丝绸、漆器、东南亚香料、罗马玻璃制品、麻织品等贸易中转站。从其铸造的金币可以知道其与罗马帝国的商业关系。语言文字方面,早期使用希腊文字和语言,后来创制自己的婆罗米文与吐火罗语。

时间: 2024-11-10 13:30:06

贵霜帝国的首都白沙瓦是春都吗的相关文章

贵霜帝国的建立者是谁

贵霜帝国的建立者是贵霜帝国是丘就却.1-6世纪统治中亚及北印度的帝国,在中国史籍中称为大月氏.公元前1世纪初,大月氏分裂为5部,其中一部为贵霜.公元1世纪上半期,贵霜翕侯丘就却灭其他4部,自立为王,创建贵霜王朝,定都喀布尔,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贵霜帝国在哪里

贵霜帝国由大月氏(dàyuezhī)五翕侯之一贵霜翕侯部落建立.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势力强大,为匈奴劲敌.约在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使张骞至其国,以后往来渐密.国内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高附五翕侯. 公元前177年前不久,月氏击破敦煌附近另一个小游牧部落乌孙,杀其王难兜靡,夺其地,难兜靡子猎骄靡初生,其部落逃奔匈奴.公元前170年左右被匈奴击败,西迁中亚阿姆河流域. 公元前125年征服巴克特利亚(由古希腊人在中亚建立的国家),

贵霜帝国是哪个国家

贵霜帝国(30年-375年)是古代中亚的独立国家.地处中亚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国丝绸.漆器.东南亚香料.罗马玻璃制品.麻织品等商品的贸易中转站.鼎盛时期的疆域西起伊朗边境,东至恒河中游,北起锡尔河.葱岭,南至纳巴达河.

贵霜帝国在哪个位置上

贵霜帝国统治范围在公元1-6世纪统治中亚地区及印度北部地区,在其鼎盛时期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恒河流域. 贵霜帝国是古代世界四大帝国之一.公元前132年,大月氏迁至阿姆河北岸,旋即征服南岸之大夏.于公元前1世纪初年分其国为五大部分,首领称翕侯,贵霜即其中之一.

春都火腿肠怎么衰败了

简单来说最早是因为一场大火烧毁了食材原材料,按规定应全部废弃的,但春都领导觉得太可惜,把一些被烟火熏得不太厉害的生肉混进生产线,导致那段时间出的火腿肠有股烟熏味,竞争对手趁机造谣:"春都与火葬厂联合,火腿肠里有人肉",一度让消费者避恐不及,之后又掉进了双汇设的局,打了价格战.肉搏战.资本战,以及政府.银行的施压,举债无数.据说创始人高凤来最后也是愁死的,英年早逝.主要原因还是当时春都的掌权者太过冒进,一心想扩大产业面,产业链,兼并收购多家近乎倒闭破产的工厂,导致资金链脱节,最后无法支撑

大月氏部落西迁后成立了哪个帝国

大月氏部落西迁后成立了贵霜帝国,贵霜地宫地理位置在今天的安息(即帕提亚)和汉帝国之间,是由我国甘肃境内古老的游牧民族大月氏部落西迁中亚后建立的. 公元一世纪迄二.三世纪,大月氏贵霜帝国国势臻于极盛,其统治范围包括现在苏联中亚的几个加盟共和国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北印度等地.这一时期也是古代中亚奴隶制最发达的时代.贵霜帝国的建立对于中亚及四邻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史的影响极为深远,它不仅与中国及西域各国有着政治上的外交往来,而且还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就在这个过程中印度的佛教

罗马为什么怕安息国

因为安息国的兵力也很强大的.罗马的弱点,便在于古罗马重步兵方阵,没有自己的机动力,全靠两条腿在那跑,而且身上还背着那么重的武器,装甲,如果真的打仗的话,是不便行动的. 从<天将雄师>这部电影中的剧情来看,因为情况特殊,安息国军队占着"师出有名"."拨乱反正"的道德制高点,所以提比斯带领的罗马军队见到安息军的时候,才会显得有些慌乱.虽说安息国与大汉.罗马帝国.贵霜帝国并称为当时亚欧四大强国,但是该国鼎盛时期的人口只有不到900万. 原来安息国就是位于今天伊

可以一边干活一边念心经吗

可以一边干活一边念心经的,做事情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认认真真的用心去做这一件事,三心二意的效果或许并不会很好.<心经>通常被认为是写于西元前1世纪的贵霜帝国境内.Pine(2004)认为作者是佛教上座部二十部派之一的说一切有部的僧侣,因为<心经>最早被翻译成汉语的记载是在公元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谦所译.

印度种姓是怎么来的

1.雅利安人为了更好的统治当地的古印度人,于是就确立种姓制度,吠陀教开始发展为婆罗门教.婆罗门教等级森严,把人分为4种姓氏: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低等姓氏的人如果想要成为高等姓氏,只能寄托于来世了. 2.这一历史时期是印度所谓的列国时期,大的国家有16个之多,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3.之后波斯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带,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也曾入侵印度;亚历山大撤出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