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是什么官

翰林是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官,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

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

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

时间: 2024-11-10 22:06:25

翰林是什么官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李光地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泉州安溪湖头人.开漳先锋,辅胜将军李伯瑶之后.其祖系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渡东村人. 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为官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 :为政席仁,义设常平仓,减免赋税, 保荐施琅领军,结束明郑. 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李光地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均在康熙帝执政时期.他病逝时,康熙帝深为震悼,谕朝臣曰:"知之(李光地)最 真,无有如朕者:知朕,变无过于光地者.

李光地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李光地,生于1642年,死于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人. 清朝著名的清官.理学名臣,也是有争议却又深得康熙帝信任的人物.同时代的学者尊称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国".清康熙九年中进士,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人大委员长. 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人事部部长.

翰林编修是什么官

翰林编修是历朝掌奉敕编修有关书籍的官,正七品,无定员.地位低于修撰,一般以殿试一甲第二.三名,及二甲进士留馆者充任.清宣统元年改从五品,掌撰修记载.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各个皇朝的翰林院的组织机构和作用大同小异.

翰林学士是现在什么官

翰林学士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官员. 翰林学士,是古代官名.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 北宋时期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此后地位渐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为翰林学士之职.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清以翰林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无单称翰林学士官.

翰林是什么官职

翰林是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官,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 翰林,是我国古代学位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

状元可以当什么官

明.清通常授予状元(一第一甲第一名进士)翰林院修撰,是从六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地区任职级别.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 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书办是什么官

明.清时期,府.州.县署名房书吏的通称.掌管文书,核拟稿件,嗣后用为掌案书吏的专称.明,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书办>:"书办,为筦文书者通称."明,沉德符<野获编·两殿两房中书>:"其中书房入直者,称天子近臣,从事翰墨,如阁臣.王文通,以永乐.甲榜翰林修撰,供事.文华殿:宣德年间,沉度已正拜翰林学士,沉粲已官右春坊右庶子,尚结衔文华殿书办."<西游记>第九六回:"﹝员外﹞出了经堂,吩咐书办,写了百十个简帖儿,邀请邻里亲

翰林院编修是什么官

翰林院编修的主要职责是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相对于翰林院最高层的学士.侍读等官职,编修一职的重要作用在于培养人才,类似于现在的实习生. 翰林院:相当于中央党校+中科院.社科院.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各个皇朝的翰林院的组织机构和作用大同小异.而翰林本身,也和现代的秘书一样,他的作用和权力,因领导对他的信任程度而有所差别.在清朝,翰林院编修官职品等为正七品.该官职主要配置于储备人才功能的翰林院,所属工作为典簿记载,其上有学士.侍读等官职,另有典簿从官.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中央政府

李白为什么辞官

权贵所逼是李白辞官的主要原因,当然,也与李白的性格有关. 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在唐中宗神龙元年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