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哪个版本最好

1、如果要选择校勘精准的,数佛雏的本子最好,老先生功底扎实,出的时间比较早,名字叫《新订人间词话广人间词话》,由华东师大出版;如果要深入研究,浙江古籍出的影印手稿;如果翻译注释比较全面的,可以选择施议版本的;如果想从旁了解更多知识点,建议看周锡山的三汇本,中华书局的疏证本。

2、《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用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但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时间: 2024-11-15 00:34:13

人间词话哪个版本最好的相关文章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主要讲什么

<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比较科学地分析了"景"与"情"的关系和产生的各种现象,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与"写境","理想"与"写实"的问题. 王国维提出,"理想派"与"写实派"常常互相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创作方法.而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艺术境界,则不能断然定为"理想派"或"写实派".自

人间词话翻译

人间词话翻译: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有境界的词,就自然而然会有很高的格调品位,自然而然出现著名的诗句.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那么独创绝世的原因就在这里.词中既有诗人想象造出的虚拟意境,又有描写现实的真实意境,这就是理想派和写实派这两个词派相互区分的地方. <人间词话>乃是王国维先生倾尽心血而铸的一部闻名之作.作为一名自小便受过良好教育的学者,很早便接触到了中西方的文化熏陶,再加上其日后的留洋经历,使王国维不仅熟悉了传统的文化,更是融合了西方如叔本华.康德类的审美评判标准.

人间词话一则

<人间词话> 王国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怎样评价苏轼

王国维<人间词话>是这样评价苏轼的,"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苏轼的词旷达,辛弃疾的词豪迈.没有他们二人的胸襟而又想学习他们写词的风格,就好像是东施学习西施捧心一般的照搬照抄,效果会适得其反.苏轼和辛弃疾虽同属豪放词派,但二者风格不同,苏轼的词多心胸旷达,乐观积极,故曰"旷",辛弃疾的词多表达自己的报国壮志却往往有一种壮志难酬的感慨,故曰"豪".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是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即开始学习钻研的阶段,要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努力钻研耗尽心血的阶段,即便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即豁然贯通的境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三境界是什么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即开始学习钻研的阶段,要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努力钻研耗尽心血的阶段,即便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即豁然贯通的境界.

人间词话的内容简介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表达的是什么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

人间词话大概说的是什么

<人间词话>的中心概念是意境,王国维总结了古代有关意境的论述,并且运用西方文艺美学的观点进行理论分析,是一部札记式的诗歌理论著作,共六十四条,由后人整理集成一百余条,本书的前九条是有关意境基本理论的论述,第十条至第五十二条是对历代词人及其创作的评论,第五十三条至第六十四条论述词与其他诗歌形式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