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卫星变轨问题

1、这两个题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万有引力下的圆周运动,由于h变化而造成的万有引力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纯圆周运动来研究。两道题的初始情况都是稳定的匀速圆周运动,两道题的差异在,题一有外部力量(发动机)介入改变了圆周运动系统的角动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增大,离心力增大,而向心力没有改变,离心力>向心力,飞船脱离轨道,远离圆心(及h升高。)题二。根据圆周运动定理,角动量守恒,当R减小时,V线必然增大。

2、加速会使离心力大于引力 然后就运行到高轨道,减速的话,势能的减少大于动能的减少,所以进入低轨道,速度是大于高轨道的。

时间: 2024-12-28 20:10:44

万有引力卫星变轨问题的相关文章

卫星变轨的原理是什么

卫星变轨的原理: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轨道半径确定后,与之对应的卫星线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也都是确定的.如果卫星的质量也确定,一旦卫星发生变轨,即轨道半径发生变化,上述物理量都将随之变化.同理,只要上述物理量之一发生变化,另外几个也必将随之变化.

卫星变轨问题的速度比较

卫星变轨的速度比较,试根据开普勒三大定律计算得出的,即: 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面积定律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相等的面积:调和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恒星时间的平方与它们轨道长半轴的立方成比例.

高中物理卫星变轨的过程是怎样的

第一,如果需要降低运行轨道,应该是先减速,由于引力大于需要的向心力,卫星将"飞"向地球,势能变动能,从而降低飞行高度同时也增大速度. 第二,到了轨道高度下方后,调整好姿势,再加速达到低轨道需要的环绕速度.反之,需要增加轨道高度,则需要调整方向向上,动能变势能. 第三,到达预定轨道上方后,调整好姿势与速度.

卫星变轨速度比较问题

速度比较的问题:轨道半径越小速度越大是指一个稳定的状态. 原因分析:半径越小速度越大是指稳定后圆周轨道的半径,加速之后卫星由圆形轨道进入椭圆轨道,之后再由椭圆轨道进入圆形轨道,这时候的半径变大速度变小.

高中物理卫星变轨问题

1.II轨道是在P点为远地点,速度最大,比1轨道P点的速度大,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作离心运动,成为椭圆运动: 2.在Q点为远地点速度最小,比3轨道Q点速度小,引力大于所需的向心力,作向心运动,成为椭圆轨道: 3.根据向心力公式可以知道,向心力减小,因为引力和速度无关,所以引力不变,因此卫星肯定会回落,从圆周运动变成做椭圆运动,并且变速点成了椭圆运动的一个端点.

卫星是怎么持续运行的

卫星是靠万有引力来提供向心力,使其绕地球转:它在变轨时,在卫星的内部都储存着储油燃料,还有的就是太阳能电池板,这为卫星自身的运动提供了能量. 人造卫星的用途很广泛,有的装有照相设备,用对地面进行照相.侦察.调查资源.监测地球气候和污染等:有的装有天文观测设备,用来进行天文观测:有的装有通信转播设备,用来转播广播.电视.数据通讯.电话等通讯讯号:有的装有科学研究设备,可以用来进行科研及空间无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生产.

万有引力R与r的区别

万有引力中R与r没有区别,都可以用来表示物体之间的距离,或者行星或卫星的公转半径,或者星球的球体半径.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1687年为牛顿所发现.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果用m1.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则物体间相互吸引力为F=(Gm1m2)/r^2,G称为万有引力常数. 万有引力是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

万有引力公式中的各个字母的含义

万有引力公式中的各个字母里面G是引力常量,M和m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物体间的距离.万有引力,全称为"万有引力定律",为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的.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说明了行星运动规律,而且还指出木星.土星的卫星围绕行星也有同样的运动规律.

万有引力常量发现的时间

万有引力常量发现的时间是18-19世纪.目前公认的结果是卡文迪许测定的G值为6.754×10-11N·m2/kg2,目前推荐的标准为G=6.67259×10-11N·m2/kg2,通常取G=6.67×10-11N·m2/kg2.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引力常量是有单位的,它的单位应该是N·m2/kg2.万有引力常量G的准确值计算公式为,G=rV^2/M其中,M是母星质量,V为行星或卫星的速度,r为行星或卫星的轨道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