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鲁迅的复仇

《复仇》是鲁迅创作的一篇散文诗,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语丝》周刊第七期。

鉴赏: “复仇”是鲁迅从早年至晚年,念兹在兹、一以贯之的一个思绪。几十年间在他心头萦绕不去,回环往复,多次谈及,遂成为其作品和思想的重要主题之一。鲁迅揭示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之一,即是“看客”心理:“庸众”因“无聊”而将他人的一切举动“事件”化、“戏剧”化,从而“旁观”之,“赏鉴”之,以慰其无聊;他人特别是其中的所谓“独异个人”,因之被迫成为表演者,其庄严神圣的爱与死,都在无聊看客的围观中成为作秀。而被赏鉴者欲摆脱此一地位,则只有“毫无动作”,使路人“无戏可看”,以此向看客们“复仇”!这种令普通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思绪,却是极其深刻的情思,它构成了独特的鲁迅式复仇哲学的丰富内涵。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时间: 2024-11-14 12:20:14

鉴赏鲁迅的复仇的相关文章

鲁迅式复仇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深刻内涵: 鲁迅是倾心于复仇的:他认为,复仇者尽管失败,但其生命的自我牺牲要比苟活者的偷生有价值得多,即使如此,鲁迅仍然以他犀利的怀疑的眼光,将复仇面对无物之阵必然的失败,无效,无意义揭示给人们看.任何时候他都要正视真相,绝不自欺欺人. 鲁迅不愿放弃复仇,在<野草>的<复仇>与<复仇之二>里,他进而鼓吹对"无物之阵"复仇.他以"拒绝表演"报复那些无聊的"看客",并且反过来"看"看客们的&qu

铸剑 表达了什么

<铸剑>表达了对专制暴君的进一步的鞭笞和嘲弄,同时又包含着对宴之敖者乃至作者自身的清醒的自嘲.鲁迅歌颂复仇,又质疑着复仇.鲁迅的这篇小说原来存在着两个调子:悲壮的与嘲讽的,崇高的与荒谬的.这两种调子在小说中的相互纠缠,渗透,对峙,消解,起伏,激荡,表现了作者深广的忧愤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铸剑>是鲁迅非常知名的一部短篇小说,很多研究者都想从故事里找出意义来,为父复仇而死的传说在中国是不少见的,被冠以忠孝的名义后终沉溺于历史的洪流中.而<铸剑>似乎倾注了鲁迅先生极大的心

鲁迅复仇的含义是什么

1.鲁迅是倾心于复仇的.他认为,复仇者尽管失败,但其生命的自我牺牲要比苟活者的偷生有价值得多.即使如此,鲁迅仍然以他犀利的怀疑的眼光,将复仇面对无物之阵必然的失败.无效.无意义揭示给人们,任何时候他都要正视真相,绝不自欺欺人. 2.鲁迅不愿放弃复仇.在<复仇>与<复仇之二>里,他进而鼓吹对无物之阵复仇.他以拒绝表演报复那些无聊的看客,并且反过来看看客们的无聊,以死人的眼光,赏鉴他们的干枯,无血的大戮,沉浸于复仇的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3.对复仇主题的开掘与思考就不会因鲁迅而

关于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鉴赏

鉴赏: 1.全文七个部分,分别写了:鲁迅对几位遇难烈士悲痛的追悼.悲叹庸人易于忘却革命者的牺牲.对刘和珍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的回忆.鲁迅得知刘和珍牺牲噩耗的愤怒心情并控诉反动派的血腥罪行.刘和珍等惨遭杀害的情况等等,歌颂了爱国青年的英勇,评述请愿和烈士死难的意义,在最后总结全文,进一步指出烈士死难的意义,鼓舞革命者继续战斗: 2.思想意义:鲁迅在文中通过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悼念,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相勾结屠杀爱国群众的滔天罪行,有力地痛斥了帮凶文人的卑鄙行径,热情地颂扬

鲁迅的小说鉴赏分析

鲁迅代表着时代的需要,从沉闷的历史铁屋中发出呐喊,从寂寞的历史荒原深处发出呐喊,用特别的格式,用猛烈的火焰暴露黑暗世界.鲁迅的呐喊声里既有勇猛,又有悲哀,它既深刻的反映了那个时代,也表明了鲁迅自己的心态:在漫漫黑夜中,不断求索,孤独而又悲伧,冷峻而又沉郁.鲁迅的小说创作,就是把社会和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和无价值的东西放在一种冷心肠的背景上暴露.表现,在深切的表现中,鲁迅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并且发展了悲剧理论.

复仇选自哪部作品集

1.鲁迅的<复仇>选自哪部作品集<野草>. 2.<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3.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

鲁迅的写作背景及大概内容

1.写作背景:从文化背景看,<野草>是一部充满着象征主义的散文诗集,象征主义作为一个自觉的文艺流派运动是从19世纪80年代法国作家莫瑞阿斯在<费加罗报>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时开始发展起来的,到20世纪20年代形成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世界范围的现代派文艺运动:从时代背景看,<野草>创作于军阀混战,五四新运动兴起的时期:从写作过程看,<新青年>团队的解散使得鲁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 2.大概内容:<野草>各篇主要描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

鲁迅写铸剑的相关背景

鲁迅1927年作于三一八惨案背景下的小说<铸剑>. 在这个复仇故事中贯穿了他作品中的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义主线,但小说结尾三头共葬的闹剧表现出作者对启蒙神话的怀疑和不信任,在提倡启蒙的同时又超越了启蒙进入一个形而上的哲学层面,即对生命意识觉醒与升华的歌颂和礼赞. <铸剑>发表时原名<眉间尺>,取干将铸剑.其子报仇的故事,作品写的主要是这个传说的后半段.黑色人是作品着力描写的对象,他仿佛生来就是为了代人复仇似的,具有一种热到发冷的性格.一言一动,都像主角眉间尺背上的宝剑一样

鲁迅野草的介绍

<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野草>各篇主要描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状态,以及对革命力量的热烈呼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民劣根性不留情面的批评,和对自我严格的解剖等:其中也涵盖着生与死.爱与恨.梦与醒.友与仇.过去与未来.光明与黑暗.爱者与不爱者.沉默与开口.希望与绝望.爱抚与复